本报讯 日前,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40万吨,同比增长10%,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大豆购买国。
分析人士称,大豆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压榨利润改善激发需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有20家新的压榨厂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多数会在2014—2015年间投产,粮油信息中心指出,这会增加6.5万吨的日压榨产能。
目前,我国压榨企业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豆粕和豆油,豆粕用于制作动物饲料。如今我国生活水平提高,肉类和乳制品消费量增加,动物饲料需求加大。由于压榨行业大部分是外资企业,他们倾向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且进口大豆具有价格优势。目前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80%以上的份额,国内大豆产业也完全丧失了主导权,从豆农到饲料行业均受影响。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认为,这种超常规进口严重冲击了我国的大豆产业。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从2005年最高峰的6323万亩下降到2013年的3105万亩,八年间减少了一半,直接原因就是进口大豆的冲击。一方面,每年大豆播种季节来临,国际大豆价格下跌,直接影响着豆农的选择,另一方面,大豆主产区玉米与大豆的比较收益拉大也进一步影响着农民的选择。
由于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口的冲击及价格的一路走低,我国大豆价格一路走低。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2013年12月16日,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内港口分销价格为每吨4300元,2014年1月16日价格下跌到每吨4200元,每吨降低了100元。受此影响,黑龙江产区油厂的大豆收购价格也从每吨4300元,下调到4100元。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近期进口大豆价格下跌,省内大豆购销低迷,压榨企业停工的很多,“如果进口大豆及产品价格上涨的话,企业会开工生产。”
在进口大豆占据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后,中国大豆直接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压榨企业也曾多次被迫停产。“只有在国家临储收购的时段才能拥有自己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王小语说。
王小语认为,从国家粮食加工格局看,有必要在沿海加工区的辐射区域稳定一部分大豆种植面积。“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0%以上,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通过沿海加工区域稳定大豆播种面积,可以逐步扭转原料对外高依存度的局面。”
(经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