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新三板: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目前,新三板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
琼中农信联社的案例具有借鉴意义。对于绝大多数农金机构而言,相对于前景并不明朗的IPO之路,登陆门槛较低的新三板几乎要成为进入资本市场的唯一路径。并且,挂牌新三板不仅能够助其充实资本实力、提升声誉,还有助于规范治理结构。
海南一家县级联社烧起了农金机构迈进境内资本市场的第一把火。
虽然未能赶上1月24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扩容至全国的“挂牌首班车”,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琼中农信联社”)依然极有可能拔得农金机构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头筹。
“琼中农信联社登陆新三板只是时间问题。”接近此项目的投行人士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银监会合作部对琼中农信登陆新三板持支持态度,目前只等批复走完流程了。
与此同时,地方银行上市闸门尚未再次放开,上市,对于排队等候已久的“农金军团”而言又变得遥遥无期。挂牌新三板几乎要成为农金机构进入资本市场的唯一路径。
由于农信社以及农商行此前并无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先例,琼中农信联社挂牌新三板的项目需要股转系统与银监会合作部沟通协调。
为什么是琼中联社?
新三板第一支“农金股”为何出自地处偏远的海南琼中?
一位接近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业内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外。“早在两年前,也就是2011年末,海南省联社就开始推动琼中农信联社在中小板上市的工作了。”该业内人士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由于琼中是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源地,该省联社希望通过上市将小额信贷“琼中模式”的影响力扩大至全国。
不过,当时距2010年7月琼中农信联社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仅一年,因为不符合IPO相关规定中企业需“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才能上市的要求,加之该联社资产规模偏小、此前并无农金机构上市先例等因素,琼中农信联社IPO计划就此搁浅。
2013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提出全国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且对股东人数未超过200人的公司申请股票挂牌公开转让、定向发行证券等情形,中国证监会豁免核准,挂牌审核的具体工作由股转系统完成。事实上,此前新三板将扩容至全国的消息已经在业内流传了几个月。意欲冲击资本市场的琼中农信联社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13年10月,金元证券作为代办券商接手琼中农信联社登陆新三板的项目,启动了筹备工作。
此次扩容让新三板市场具备了沪深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没有财务门槛,几乎没有行业限制,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融资机制更适应中小企业需要。
不过,由于农信社以及农商行此前并无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先例,琼中农信联社挂牌新三板的项目需要股转系统与银监会合作部沟通协调。
接近该项目的投行人士称,银监会合作部对琼中农信登陆新三板持支持态度。但是在银监部门批复过程中,重点关注了若干涉及股东身份识别、交易报备和持股比例限制等问题。
“只差这最后一步了,银监会的批复走完流程还需要一定时间。”前述投行人士表示,得到批复后,琼中农信联社将完成登记挂牌。
推动直接融资、提高知名度,新三板的这两大功能引起海南省联社的高度关注。
新三板的吸引力在哪?
资产规模并不大的琼中农信联社为何冲击资本市场?
据了解,截至2013年末,琼中农信联社存款总额为20亿元,贷款规模为11亿元,资产规模在海南1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商行)中排名靠后,在全国范围内更属规模较小的农信联社。
推动直接融资、提高知名度,新三板的这两大功能引起海南省联社的高度关注。
“推动琼中联社冲击新三板,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借力资本市场,将小额信贷的‘琼中模式’进行全国推广,凭借其示范效应,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前述接近海南省联社的业内人士表示。
除了可以直接融资,挂牌新三板的广告效应也得到了投行人士的认同,“举个例子,新三板的交易价格每天在中央二台会滚动播出,一天播8次,广告效应非常明显。”
同时,接近琼中联社的业内人士表示,受资本实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制约,目前琼中联社难以充分满足 “三农”和小企业的金融需求。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三农”和小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通常地方政府会给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一定的补贴,这也可能是农信社冲击新三板的动力之一。”一位投行人士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
除此之外,挂牌企业今后能够直接转板IPO从而“曲线上市”的预期也让新三板更具魅力。
业内知情人士称,目前证监会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新三板企业直接转板IPO的绿色通道,并与证券交易所就企业直接转板上市的财务指标等审核流程多次沟通。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地方银行IPO前路迷茫,对于农金机构而言,先期登陆新三板,而后直接转板IPO不失为一条较为可行的资本市场“进阶之路”。
对于绝大多数农金机构而言,相对于前景并不明朗的IPO之路,登陆新三板几乎要成为进入资本市场的唯一路径。
或具示范效应
在此之前,农村金融机构从未离境内资本市场这么近。
早在2007年,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便启动上市工作,获得中国银监会出具的同意农商行上市的首份监管意见书,并进入上市预审期。此后,江阴、常熟、吴江等几家农商行也纷纷踏上IPO之路。然而,加之地方银行上市闸门尚未再次放开,对于排队等候已久的“农金军团”而言,上市依然遥遥无期。
“我们会继续等待A股的消息,不会考虑在新三板挂牌。”一位负责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上市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其他几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农商行的工作人员也持相同态度。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农金机构而言,相对于前景并不明朗的IPO之路,登陆新三板几乎要成为进入资本市场的唯一路径。
“新三板的门槛比较低,对于资本规模不大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说,是一条可行的进军资本市场之路。”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认为,琼中农信联社的案例具有借鉴意义,“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登陆新三板不仅能够助其充实资本实力、提升声誉,还有助于规范治理结构。”
“如果监管机构能够打开阀门,并且获得省联社支持,我们今后也会考虑在新三板挂牌,进入资本市场补充发展所需资金。”东部沿海一家县级农商行董事长表示。
对于新三板的投资机构来说,相对于普通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强的农村金融机构颇具魅力。
“存款类金融机构一般为优质企业,并且一旦新三板企业直接转板IPO的绿色通道打开,转板后的估值溢价是可以期待的。”一位股权投资机构人士表示。
“农村金融机构计划挂牌新三板前要分析自身条件,不要一窝蜂。”韩复龄认为,新三板融资规模较小,农金机构在决定是否登陆新三板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