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金融业不仅要“风骨”还需要“柔情”
银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要有端盘子的服务精神。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有一个偏差——其实,有主人翁意识不等于人人都是主人,如果大家都是主人,那谁是仆人呢?缺失服务精神是很可怕的。
“卧担架进银行”有原则没人性
因为银行规定改密码必须本人亲自来,10月12日中午,西安75岁病重老汉被挂着氧气用担架抬进某银行营业所。5名医护人员把老人抬到了柜台前,艰难完成了密码重置。
白岩松在《新闻1+1》中评论说:“病重老人要用担架抬到银行来修改密码,这种冷漠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银行固然有规定,难道死的制度就是为了难为活人吗?”
亨利-杜南——走进贫民窟里的银行家
亨利-杜南,瑞士商人和人道主义者,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红十字会创办人,后人尊称他为“红十字会之父”,190果没有1859年6月24日发生的一切,他的生活应该是一切照旧,然而这一天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瑞士政府派杜南去和拿破仑三世商议一笔将惠及瑞、法两国的交易,但拿破仑本人并不在巴黎,而是在苏法利诺平原准备对奥地利开战。亨利-杜南希望在战争之前赶到战场,但他还是去晚了一步。他的马车停在一个可以俯视战场的小山上,突然间军号嘹亮,枪声大作,炮声隆隆,双方军队正在激烈厮杀。
亨利-杜南在小镇上看见所有房子里都挤满了残员、伤兵、阵亡士兵的尸体,他感到伤痛不已。年轻的银行家在这个小镇待了三天,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些士兵。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伤兵的痛苦,亨利开始用银行家的力量来推动中立的伤兵救援组织。如今,全球超过190家国家地区加入了他所推动的红十字会组织。
贵州贵定县村镇银行的赶集服务
在我担任银监会主席时,曾为“消灭空白金融服务乡镇”去贵州调研。当我看到贵定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设有一个便民服务点,专门在赶集日开展服务时,我觉得非常感动。
每逢赶集日,信用社就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连续经营,中间无休,因为农民赶集不可能休息,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带上干粮作为午饭。
马百党的故事
2008年两会我被派往陕西代表团听取意见时,休息时,有一个农民模样的人走到我面前,自报家门叫马百党,他在陕西澄城县、大荔县交界的魏家斜村当信用社的信贷员。一聊天才发现这个只有高小文化的人创造了一个奇迹:37年来,他个人累计发放贷款六千多万元,没有一笔滥账,没有一笔人情贷款。
马百党对自己负责区域的所有农户了如指掌,他家家上门跑,哪一家离家打工走了,哪一家是种田好手,哪一家不会种田,全都一清二楚。马百党送贷上门、揽储上门,深得群众信赖和尊敬,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支持成世界文明村和富裕村。
我问马百党:“你有什么办法37年在乡下放这么多款不出烂账?”他回答我三句话:贷早贷迟、贷多贷少、贷你贷他。
“什么叫贷早贷迟?”他解释道,你一定要知道他想做什么,如果他要抓小猪,明天是赶集日,你今天得给他钱,让他明天抓猪苗回来;但如果早几天贷了,他一定打酒喝了。有很多农业户是种水稻和种其他杂粮的,你得及时给他钱,让他去买种子、买化肥,过了季节,给他再多钱,地里也种不出来粮食来。
“什么叫贷多贷少?”他解释说,一个带功能的蔬菜大棚要十万元,他如果要八万,那他可能是第一次搞大棚,那是去年的价钱。因此,你得给他多一点儿。但是如果他说多了,你得扣住,否则他又去拿钱打酒喝了。
“什么叫贷你贷他?”能贷的都贷,不能贷的你得看穿他,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未必能种好地,有人勤劳、有人懒惰,因此心里要有数。
比起过去,现在年轻人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但这当中就需要有相对的确定性——我们要坚持什么、努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办成,可能会有人碰得头破血流,也会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遗憾。但是,遗憾之后,我依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我们个人的努力都是有限的,古今中外都不太可能有完美的体制机制让你去尽量发挥。当体制不完善时,更加需要风骨和柔情。同时,也要善于反思,去思考体制怎样才能更好。
我们提了很多意见建议,能吸收十分之一就已经很欣慰了。要坚持建言献策,也许我们人微言轻,也许决策者会对你的建议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但请不要气馁。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此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