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全面开展风险管理,严防风险求实效,合规经营促发展,改革各项指标完美达标。截至2013年底,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2.25亿元,不良贷款占比2.75%,小额农贷收回率90.91%,综合收回率99.45%,实现综合利润1.26亿元。
夯实合规建设基础
2013年是枣阳改革攻坚年,合规经营、高效运转风险管理机制,是实现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强化合规教育,树立风控意识。该联社在全辖开展以“队伍正规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现代化”为内容的“三化”活动,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合规经营,着力解决全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执行力弱化等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内控要求、自觉抵制违规行为的良好执行力。各部门、各条线通过严格的对照检查,使业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到整改,员工业务技能和风险合规意识有所提高。
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该联社将每周二、周四晚定为固定学习日,通过视频网络,组织全辖员工系统学习省联社、襄阳农商行相关制度办法,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知识等内容,增强全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健全机构,强化领导。联社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基层社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形成联社和基层社二级风险管理架构;成立表外不良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和责任,负责不良贷款及表外资产管理的决策、处置、清收、审批、考核等工作,确保不良贷款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科学配备,合理分工。2013年,该联社选拔3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合规部,加强风险管理力量,突出工作重心,加强贷款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对全辖贷款工作全程参与,开展日常监测、预警、考核工作,及时准确监测风险,对问题贷款提出清收措施。每季度对全辖47个网点,进行一次合规检查,确保有效防范风险。同时,成立内部法律事务中心,配备具有律师资格的专业人才,专门负责联社法律审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框架,并对基层社进行法律事务指导,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优化清收部人员结构。在充分征求清收部负责人的意见后,该联社党委经多次研究,最后对清收部人员进行精兵简政,人员由原来28人调整到现在的5人。每笔贷款明确清收责任人,一户一策,任务细化到月。由于人员得到有效安排,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今年来,清收部累计清收表外不良贷款429万元。
提高素质,加强信贷队伍建设。信贷业务部每季度组织信贷主管集中培训一次,学习新制度办法、小微企业贷款、贷款调查要点等,把最新信贷规范制度落实到每个信贷主管。定期从基层信用社抽出业务骨干到信贷业务部深化学习,通过三个月的锻炼,对信贷的具体操作流程、细化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一步了解和掌握。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该联社在大力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同时,降旧不忘控新,将风险关口前移,严防不良贷款新增。
分级管理,严防小农贷产生大风险。该联社专门制定了《枣阳市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管理办法》,根据小额农贷实际情况及管理水平,将基层社分成一类社和二类社,制定不同的收回率;明确责任,加强考核,严格追责,实行风险全流程监控,促进小额农贷收回率逐步达标。2013年,该联社清收当年到期小额农户贷款1.04亿元,收回率达到90.91%,比2012年提高34.91%。
科学处置,铲除风险温床。针对系统自动批量分类后,引起不良贷款大幅波动的问题,该联社对贷款分类新标准、依据、要求及认定程序进行学习,成立监测、督导专班,及时、准确、全面掌控信贷资产异常情况,按月导出未按合同约定结算利息的贷款明细,由包片领导督办到信用社,信用社由主任负责督办到责任人。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使信贷资产分类反映真实,而且促进了客户养成按时还本付息的习惯,提高了贷款收息率。
及时预警,快速处理和化解风险。对当年到期贷款实行提前督办制,分级落实贷后管理责任,加强检查频率,跟踪监控,及时下发次月到期贷款预警明细,细化措施,根据有关要求提前催收预警。严格执行到期贷款收回率及客户经理收回率,差别化管理的规定,对当年到期收回率不达标的信用社、客户经理,根据规定限止其营销权限,确保逐月到期贷款收回率达到99%以上。
严把关口,防范法律风险。专设法律事务中心,加强对授信业务的合规审查,将法律审查纳入授信业务审批、出账的必经程序,逐笔对授信业务主体资格、法律关系、合同文本、抵(质)押品、担保手续等重点内容开展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书。凡未经审查,不得办理放款或其他授信业务,严格执行特殊规定和禁止性规定,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授信业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2013年度,该联社共办理法律审查授信业务268笔,审查合同文本14个,有效规避了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