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破战略僵局

□ 穆胜

 

  王佳诚是F集团老板,率领麾下在制造主业深耕20余年,逐渐巩固了市场霸主地位。但商业环境的变幻莫测让他不安,人口红利消失、通胀带来的成本上升……任何一个风浪都可能使企业倾覆。所以,经过咨询公司建议,在今年的“战略解码会议”上,王佳诚雷厉风行,提出要向集团已有的地产、旅业、文化和科技四大产业全面进军,并给中层分配了任务。

    中层们叫苦不迭,感叹业务规模上得太匆忙,资源紧缺,尤其是人力资源。而且,随着近年来一波老干部的隐退潮,内部人才补给已难以为继,任职人员比潜在接替者还多,人才结构出现“倒挂”。

    回想F集团近年来在人才吸引上不遗余力的投入,王佳诚大为不满,责问人力资源部经理尚明。尚明解释道,成熟人才招聘难度大,且难以融入企业文化。但王佳诚仍然不满,质问内部人才培养为何乏力。尚明苦笑不已,心想近年来倒是在人才培养上投入了大力气,根据战略分解任务,根据任务确定员工能力需求,根据需求组织课程和人才培养项目。心思花了不少,培养后提拔的几个人王,佳诚并不买账,直言是揠苗助长。

    这也怪不得尚明,一来公司的战略变得比天气还快,王佳诚的命令就是战略,才确定的培养方向,一转眼就偏了;二来即使偶尔方向没偏,授课式培训很难无缝对接实践,员工学到的知识难以立即转变为绩效。

    在王佳诚严肃的目光注视下,尚明知道解释也是自讨没趣,只能表示会在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尚明知道,王佳诚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人才或创意,而是一个能够快速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一目标,显然是一直将自己部门定位为集团“后方”的他没有思考过的。

    喊了多少年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尚明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工作的“战略性”,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他想到了“学习型组织”。一个组织如果拥有学习的无限热情,无疑就获得了成长的不竭动力,自然也不会缺乏人才。

    另外,由于学习型组织的行动是和战略绩效密切相关的,自然也能快速适应战略需求。但要形成“学习型组织”,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员工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企业在战略转型中的柔性,除了需要高层对于环境有快速而清晰的识别,更需要员工对于战略环境的理解。员工长期接触一线,也许最清楚企业需要什么。这些战略主题对于企业来说是实现绩效的基石,而关于这些战略主题的知识,也许才是员工们学习的最佳内容。

    解决了学习主题的问题,尚明第二天便组织集团潜质人才库的培养对象进行了访谈,收集了他们关注的主题。随后,尚明发现年轻人们思路很发散,不仅关注自己部门的业务,有的还把手伸到了其他领域。例如,有个生产部门的小伙子周海涛,直言自己一直对旅业很有兴趣,大学也是学习旅游管理的,甚至还对旅业公司的经营提出了建议,建议还颇有见地。

    这些建议、这种人才正是一直弱势的旅业公司需要的。尚明一方面感叹年轻人的冲劲,另一方面却给自己提了个醒,按照这种主题来推动组织学习,集团的报告线和协作关系会有所打乱。因此要让员工平衡好本职工作和个人专长之间的关系,做好选择,不能主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