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15个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中,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老大难了。在2003年的改制中,全地区7县1市供销合作社有6个民营化,棉麻、农资等骨干行业游离出去;2012年5月,唯一有经济效益的烟花爆竹企业也在经营改制实行了全民营化。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基本上成了空壳社,陷入了迷途之中……
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的困境逆转出现在2013年。2013年,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恢复重建县级供销合作社8个、恢复(改造、新建)基层供销合作社7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4个,新建(改造、整合)经营网点25个。
从迷雾到新路,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的历程艰难却坚定。
重建供销合作社
2012年10月,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新的掌舵人贾林辉到任后,遵循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的工作方法,首先向社内老党员、老职工发出地区供销合作社当前急需开展哪些工作的建议问卷调查,从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当务之急的工作目标。
针对全地区8县市中皮山县、墨玉县、策勒县、洛浦县等6个县市供销合作社已经民营化,和田县、于田县其他2个供销合作社也处于坐吃山空,靠变卖资产、收取房租维持生存的严峻局面,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决定首先从恢复县级供销合作社机构入手,着力纠正供销合作社改制当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在这一艰难的过程中,国务院40号文件、自治区93号文件、和田行署下发的《和田地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以及《关于理顺县级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成为了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寻求党委政府支持的切入点。和田地区地域辽阔,县与县之间相距几百公里,贾林辉带领领导班子一个县接着一个县做工作,一个县往往跑一次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一次接一次的跑,有的县甚至去了七八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4个县的领导对于恢复重建供销合作社给予了有力支持,策勒、洛浦等县选拔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乡党委书记或者乡长到供销合作社担任主任,新成立的县供销合作社无办公室,策勒县就在县委、县政府联合办公楼内腾出4间办公室供供销合作社使用,洛浦县也在即将竣工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中给县供销合作社安排了5间办公室。新恢复的县供销合作社没有经营场地,策勒县就将县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成的果品交易市场连同28间房屋全部无偿移交赠送给县供销合作社;墨玉县委、县政府专门组成工作组进驻墨玉县供销合作社对供销合作社民营化改制后的剩余资产、土地进行审计,清产核对,挽救了大量的社有资产,避免资产流失。截至2013年底,4个消失多年的县供销合作社得以恢复,和田地委、行署为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及所属8个县市供销合作社共确定64名人员被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全额事业单位,人员得以安心,8县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已全部到位,供销合作社的框架重新得以搭建。
一个体系初步完整的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至此得以显现。
榜样引路求实效
和田地区各县市供销合作社改制过程中,唯有民丰县的组织体系完整地保存下来。民丰县供销合作社不仅组织体系完整,而且各项传统业务经营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民丰县供销合作社引领创办的金凤凰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是享誉全疆和全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了。
2009年,做甜瓜生意的农民经纪人周彬发现民丰县的树木上夜晚栖息着许许多多的油光闪亮的黑鸡。经了解,这是当地维吾尔族农民饲养的一种珍贵鸡,这种鸡被称为“尼雅黑鸡”,是“鸡中的凤凰”,属于和田黑鸡(尼雅型),当地农民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被誉为鸡的活化石。尼雅黑鸡善飞,其肉瘦肉多、肉质细腻,富含十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疗效远在乌鸡之上。于是,周彬便萌生了饲养这种鸡的想法,他的愿望得到了民丰县供销合作社主任王卫东的支持,于是,县社引领创办了金凤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有35户维吾尔族农民入社。由于这种鸡在乌鲁木齐市场上极为畅销,一只鸡价格卖到100元,因而极大鼓舞了农民饲养的积极性,第二年社员增至160户,第三年发展到214户。
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在逆境突围中,看到了金凤凰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典型的感召力和深度价值,着力支持发展,先后为其申请了冷链加工、场地建设两项目资金140万元。现在,这个合作社饲养的黑鸡达到了30万只,并通过了QS认证,以及流通许可、地理标志、无公害产品、有机认证等认证,冷冻黑鸡产品销售到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广大地区。为让这个典型在和田地区8县市供销合作社发扬光大,2013年10月24日,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在金凤凰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现场观摩会,来自8个县市的供销合作社主任开了眼界也打开了思路,活灵活现的典型就是未来自己的学习目标。
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组织业务人员每月、每季度赴县市调研督导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地委、行署汇报,并积极主动与各县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2013年,在地委、行署与各县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恢复重建县级供销合作社8个,编制内人员也正在逐步落实当中;恢复(改造、新建)基层供销合作社7个,打造经济强社2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示范社2个;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4个,发展专业协会2个;组织收购棉花1.06万吨,组织供应农资9.23万吨;新建(改造、整合)经营网点25个。
和田地区供销合作社拨开迷雾,已徐徐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