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在这喜庆、祥和的节日里,愿您身边的一杯清茶,为您带来一个清香淡雅的心情,一份温暖馨香的氛围。
品茶守岁
□ 廖华玲
品茶守岁,辞旧迎新。窗外是绽放的烟花,屋内是弥漫的茶香,任思绪飘飞在每个动情的瞬间,让记忆掠过沉淀的往事,心底的亲情如潮水涌起……那情,那景,祥和安康,充满温馨。
记得儿时,除夕吃过年夜饭后,一家人围炉而坐,辞岁守岁。土制的火炉上贴有“春”和“福”字,喜气洋洋。守岁时我们都要说几句吉祥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母亲变戏法似地从挂在屋梁处的竹篮里取出一袋茉莉花茶,给我们每个人冲泡一杯清醇的佳茗。看着聚散的茶烟,嫩绿的茶汤,我很纳闷,不知道母亲是如何把这么稀罕的年货弄到手的。我们品着茶,嗑着瓜子,吃着糖果,谈着自己新学期的计划。说笑间,茶水快见底了,母亲赶紧提壶续水,茶叶又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
看到我们有些坚持不住,打起了瞌睡,母亲便让父亲讲故事给我们提神。父亲端起一杯盖碗茶,深深地吸上一口,故事就随着那一缕茶香飘出……对这些不知听了多少遍的故事,我们依然是常听常新。这时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开始密集起来,父亲便给我们发压岁钱,催促着我们去燃放鞭炮,迎接农历新年的钟声。许多年过去了,儿时和父母守岁的情景一直在记忆里萦绕,连同那缕缕茶香,温暖了我们清苦而纯真的童年。
年年岁岁,我们回家过年,总要带几盒特级的茉莉花茶,和父母一起品茶守岁。去年的除夕夜,春节联欢晚会还没有看到一半,父亲就闭上眼睛打起了盹,母亲给孙辈们发完压岁钱后也是哈欠不断。看到疲倦的父母,我们劝他们回房间休息,不要再坚持守岁了。母亲站起身,伸了伸腰,笑哈哈地说:“没事,喝口花茶,洗个冷水脸,我们就清醒了。”忽然间,发觉父亲母亲的身体不再如以前健朗,鬓角已有丝丝白发,额头也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在不知不觉中,父亲母亲老了,而我们这些儿女,却在他们的操劳中成家立业。
品着花茶,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心里有种酸楚的感觉,很心疼他们。我知道,岁月的脚步谁也无法挽留。如今,我最大的祈盼就是在每年的除夕之夜,父亲母亲都能够与我们一起分享那清新的茶香,一年又一年……
茶艺:年节的一道风景
□ 赵西岳
刚吃过灶面条,女儿的电话来了。她说日前到武夷山旅游,在“红袍茗居”品茶时,茶艺小姐精湛的茶艺表演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特意说春节回家一定要为我们演示一番,让我们也分享一下茶艺给生活带来的雅趣。听了女儿此言,我心里豁然开朗起来,让茶艺走出茶馆的雅阁,成为春节千家万户的一道风景,那该是多么的赏心悦目啊!
说起茶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认为那是茶馆或茶艺馆的专利,是一种蕴含着茶文化特质的典雅技艺,唯有文人茶士和富达之人才能观之享之,与一般的庶民百姓是结不上缘分的。这话也不无道理。在悠久的茶文化史页上,茶艺的存在状态也的确如此。后经文人和茶艺师对茶艺的雅化和专业化,使茶艺蒙上了去平民化的色彩,与开门七件事中的喝茶概念相去甚远了。社会发展到今天,茶的消费已升华到平民百姓的精神层面,茶艺也渐而从高雅的楼阁里走进了大众的视线,成了一道可望可及的精神风景线了。
茶艺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包容性强,涉及到茶学、文学、美学、宗教、伦理以及陶瓷、服饰、表演等领域。好的一场茶艺表演,的确能在很多方面给我们以明智与启迪,不仅能感受到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是提升生活品味、陶冶精神情操、丰富自己知识内涵的高级精神享受。年节期间,如能让茶艺走进千家万户,多一道现代亮丽的休闲风景,那年节才是典雅时尚锦上添花的啊!
让茶艺成为年节的一道风景,首先要对茶艺有一个美的认识,要让高雅的茶艺美成为精神层面的一种需求,并升华成一个亮点,这样才能全身心地享受到茶艺给全家带来的美好和情趣。其次是要学习和掌握一点茶艺的基本内容和技巧要求,要简而易行,不必求精求全一丝不苟,演示出一两种茶艺的骨干程式,并大体能理解其中典故所体现出的茶文化内涵就行了。最后是要略备一两套全家喜爱的茶具,茶叶要选择共同宜饮的品牌,在演示之前,还要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人境,并定好首席茶艺师担当首任。在演示品赏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互动情节,茶艺风景也就蔚然可观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全家人生活的温馨港湾。年节团聚并借茶艺之美,调谐一下家庭气氛,促进一下亲情交流,营造更加和谐的天伦之乐,那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文明举措啊!
为了生活的更加美好,年节,让茶艺这道风景更加靓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