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4年种子市场面临产能过剩挑战


    本报讯  2013年可谓是种子行业的“严冬”,绝大多数种子企业陷入低迷。虽然这几年种子价格较高,但实际库存压力很大,产能严重过剩,我国种子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种子行业位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型、战略性产业,我国政策虽然也试图扶持种业,但是行业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我国种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产能过剩。2013年9月在长春举行的全国种子双交会上,农业部有关人士通报了2014年主要农作物的供求情况分析,“过剩”成为主题词,特别是杂交玉米种子。据统计,2013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382亿亩,预计制种量达13.6亿公斤,加上2012年可用库存10亿公斤,总供给能力在23.6亿公斤以上。预计2014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5.5亿亩,用种量大约11.5亿公斤,供大于求12.1亿公斤左右。不难看出整个行业的库存率已经超过50%,即使2014年不生产,单从数量上讲,也能够满足2015年全国一年的用种需求。当然,这还仅仅是官方的数字,不包括众多的私繁滥制、侵权套牌公司与个人的库存量,市场的阵阵寒意与众多投资机构的追捧形成鲜明对比。

    据悉,国家相关部门为了引导和扶持种子行业的发展,在2013年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但是,种子行业的低迷局面并没有因为扶持政策的频频出炉而有所好转。并且有些政策非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产生了负面的效应。

    对于种子行业而言,良种商品化或许可以成为解决产能过剩的良药。有关专家指出,国际上种子商品化率平均可达70%,发达国家更高达到90%以上。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良种商品化率还不到50%,常规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商品化率比较低。因此,种子在商品化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拓。

    (种 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