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区供销社里的新畅想

□ 本报记者 任长宾

 

    2013年农历腊月廿五,天气异常寒冷。早上天还没亮,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供销合作社主任郑朝辉就悄悄地起床,他要去打扫供销合作社各门店前的卫生。

    走在大街上,空旷的街道,黑乎乎的,两边的商铺还没开门。早上5点,正是山风肆虐的时候,一阵阵山风吹过来,不由得让人直打冷颤。郑朝辉穿着棉大衣,头上戴着装有手电筒的帽子,拿着扫帚开始清扫街道两边的卫生。看到郑朝辉不时停下来搓手取暖,记者说:“郑主任,天气这么冷,要不先休息会吧。”郑朝辉笑着说:“都习惯了,我哪一天都是这样干,扫干净了他们才好做生意,要趁他们没开门之前扫完。”郑朝辉说的他们,是街道两边供销合作社门面房的租户,大部分也都是箭厂河供销合作社的职工。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而箭厂河乡更是当时根据地里的“红色大本营”,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第一所革命小学都是在这里建立的。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家消费合作社也是在这里建立的,创办者正是郑朝辉的姥爷吴维和。

    虽然姥爷早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杀害,但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郑朝辉是听着姥爷的事迹长大的,他说自己应该担起烈士后代的责任。自从1986年来到供销合作社工作,郑朝辉就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上。

    据郑朝辉介绍,箭厂河供销合作社近年来通过项目改造、资产盘活,把临街的破旧门面房改造成商品房,既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又让职工通过租赁门面房做起五金、日用百货、副食等生意。“虽然房子租给了个人,但我们供销合作社的服务不能丢。只有职工发展好了,供销合作社也才有希望。”郑朝辉说。

    搞完卫生,天刚蒙蒙亮,这时陆续有店铺开门。郑朝辉开始吃早饭,简单的咸菜稀饭,他很快吃完,放下碗筷就准备出门巡店。

    “朝辉,今天都廿五了,咱们家里也该办年货了。”郑朝辉一边往外走,他爱人一边在后面喊他。

    郑朝辉摆摆手说:“忙完了社里的事再说,不急。”

    记者跟随郑朝辉来到供销合作社一期改造工程后开办的一家日用百货商店。店主王桂红是供销合作社职工,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在家开个小商店,顺便照顾孩子。搬货、卸货,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都是难题。为了吸引顾客,在天气好的时候,王桂红还在店门口摆上地摊。“今天是热集(俗语,农村乡镇逢单日子或双日子有集市),生意好,过来帮他们搬货、摆摊,虽然是一些小事,但体现了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啊。”郑朝辉说。

    拿板凳、铺案板、搬货,再把各个不同的商品摆好,郑朝辉做事情很麻利,一点也不生疏。“我从1986年在供销合作社工作,就一直在基层,做这些事是我的老本行。”郑朝辉边干活边对记者说。

    说到郑朝辉,王桂红感激地说:“郑主任对职工的事情很热心,有事我们都会找他帮忙。现在我们不但住上了宽敞的楼房,还有自己的生意,收入也稳定了。”

    “快过年了,检查店里有没有安全隐患,火啊、电啊都要注意。”帮王桂红弄好摊位,临走时,郑朝辉又再三嘱咐王桂红要注意春节期间店里的防火、防电。直到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他才放心离开。

    郑朝辉为人低调、内向、不善言辞。在王桂红店里忙完后,郑朝辉又来到高小平的店。60多岁的高小平是箭厂河供销合作社的退休职工,也是革命烈士的后代,现在开一家五金家电店,说是五金家电,其实相当于一个综合性的商店,店里还有农资销售,这种综合性的商店在当地很普遍。“店里啥时间进货啊?到时我来给你卸货,多储备点农资,过完年好送到村里去。”一到店里,郑朝辉就向高小平询问店里的货物储备情况 。

    看到几个大箱子横在柜台边,郑朝辉问:“这个箱子为什么放在这儿?不安全,还碍事啊!”高小平说,这几箱货太重,想抬里面去但弄不动,放在这已经好几天了。听完这话,郑朝辉二话没说,脱掉大衣,喊来了附近的几个邻居,一起把重重的大箱子抬进里面的仓库。

    搬完这几个大箱子,郑朝辉额头上布满了汗珠,毕竟是50多岁的人了。“老高,现在是卖电器的高峰,一定要注意东西的质量,不合格的哪怕再便宜也不能进。”郑朝辉拿起货架上的插盘,仔细查看上面的生产日期、厂家等标识。

    高小平说,自己身体不好,再加上店里卖的大多是大件商品,搬卸货时需要人手,郑朝辉只要在家,都会去帮忙。“老郑真是个好人,每次帮我干完活,想请他吃个饭,他早就悄悄地走了。”高小平感慨地说。

    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了二十多年,每天都有这样的小事,但郑朝辉觉得值得去做。他说愿意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做这样的小事。

    在新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吕继春眼里,郑朝辉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好带头人。他说,老郑热爱供销合作事业,平常很少休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想法设法帮助职工,想办法让供销合作社有更好的发展。现在箭厂河供销合作社各项工作都发展得很好,一期和二期改造工程都已经完成,供销合作社的门店都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三期工程正在规划当中。

    站在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上,郑超辉说起自己对箭厂河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设想,“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红色供销文化,把鄂豫皖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旧址改造扩建,打造成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