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商务部开年连发17条贸易预警
2014年我国贸易摩擦预计还会继续增加
□ 周小苑

 

    已经连续18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的中国,在2014年伊始,再次遭遇多次反倾销反补贴。不仅美欧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现增长趋势。截至目前,商务部已发布17条贸易预警。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张莉表示,2014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预计还会继续增加。专家认为,新年伊始就面对如此密集的贸易摩擦,政府和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通过协商对话解决争端的同时,也要团结起来用法律手段积极应诉。 

    商务部连发贸易预警 

    从商务部的反应来看,2014年的贸易摩擦形势仍然严峻。

    “哥伦比亚拟对合成纤维发起1407号政府令下保障措施”、“美国内产业再次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提起双反调查申请”,从1月2日连续发布两条贸易预警开始,1月的前10天,每个工作日商务部网站都会发布最少1条贸易预警提示。

    1月7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主持召开部务会研究应对贸易摩擦,会议认为,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快,复杂问题多,潜在风险大,增加了贸易摩擦应对工作的难度。为此,商务部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商协会和企业的联系,勇于担当,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维护企业行业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

    1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坦言,我国贸易摩擦的形势并没有趋缓。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自由贸易理念弱化,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外贸出口市场布局还不够均衡,出口产品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都不同程度的加剧,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去年9月,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普华永道国际贸易服务团队预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不明朗,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针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其中,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救济案数量将会大幅增多,所涉及的金额也将再度走高。

    与新兴国家之间竞争加剧

    2014年伊始就面对如此密集的贸易摩擦,沈丹阳认为,贸易摩擦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的伴生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更是加剧了与中国之间贸易摩擦上升趋势。

    对此,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副局长吴岩认为,一方面是外在因素,近年来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快速增长,贸易摩擦也就伴随而生;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在发展阶段方面比较相近,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也趋同或相似,双方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就非常明显。

    “在未来经济下行周期里,部分发达国家很有可能会采取更多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针对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张莉表示,现在的贸易保护手段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加强对进口许可的管理、国家安全审查、逼迫中国汇率升值等,并且以后还会更多样化、隐形化。因此,2014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预计还会继续增加,中国仍会是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协商对话积极应对争端

    面对当前针对中国贸易保护上升的趋势,商务部也积极做出应对。沈丹阳表示,在保护国内产业利益方面,商务部强化了对企业的法律技术指导服务,支持中国企业运用法律维权,支持相关商协会和国外的业界进行交流。在针对进口产品不公平竞争方面,商务部通过开展贸易救济调查,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去年中国共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11起,涉及进口产品6种,发起反补贴调查1起,涉及进口产品1种。

    此外,中国企业在面对贸易诉讼时也不要失去信心,而是应该抱团取暖,积极应对。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建议:首先,无论是哪个行业和企业,只要被人家告了,我们就应该积极应诉;其次,中国企业要用好法律武器;最后,要通过行业协会统一的组织,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去统一应诉、协调立场,胜诉几率才会提高。

    事实上,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高举贸易保护大棒只会损人不利己,只有积极对话解决争端才能实现双赢,中国与欧盟在2013年通过谈判妥善解决了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便是一例典范。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