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记者春节返乡期间完成“新春走基层”的采访,是编辑部多年坚持的“传统”。
今年的采访任务,我已经顺利完成交稿,可是松一口气的时侯总会想起第一次“新春走基层”的紧张与不安。
去年春节,我接到任务:回家过年期间,独立找好选题,完成走基层采访。当时我准备的选题是“春节期间,基层农信社如何贯彻落实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对当时还是一只菜鸟的我来说,这似乎是个不错的选题——过年期间是消费的节点,又结合了社会热点问题。我带着年轻的自信,推开了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办公室的门,准备和他探讨,采访他们的做法。
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并不大,理事长坐在中间,我坐在对面沙发上。他是个稳重利落的人,举手投足间都显示出领导者的风采。他开门见山地说:“我非常欢迎你来到这里,你是行业报的记者,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了解很多地方的做法,我们非常需要。”
然而在听完了我的采访意图后,他犹豫了一下,看着我,直截了当地说:“虽然你的想法很好,可作为基层的金融机构,这样的选题对我们意义并不大。”
他的目光中带着期望:“北京的记者来一次不容易,作为我个人,我更希望你能在这里蹲点采访,多呆上几天,帮我们找找问题,真真正正深入最基层,最一线的地方,了解行业、洞悉行业。我希望你能成为一座桥,向高层,向更多的人传递我们的诉求和声音,推动农金事业发展。”
理事长的话语不多,分量却很重,像一把大锤敲在我心里。
那次采访结束后,我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深深的影响。回到北京后恰逢“两会”,编辑部推出了倾听基层声音——“我和代表委员面对面”的专题报道,记者们纷纷收集基层金融机构的想法,在“两会”上向代表委员提问。那次的专题也受到了读者一致好评。
之后的工作中,无论是全国“两会”报道,还是行业论坛,抑或只是一次普通的采访,我都会想起理事长说的“成为一座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努力将基层的声音传递出去,或是与越来越多的读者分享创新的经验和思路。
“成为一座桥”,我不断努力,不断向前迈进,始终牢记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