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泰安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积极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该办事处把优化“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紧紧围绕“三个目标”和“四个面向”,努力构建经营重心下沉的管理机制,积极调整优化信贷产品,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着力强化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营销,进一步巩固农村和小微企业支付环境建设成果,逐步深化银保支农合作,大力扶持小微企业运营,全力支持全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发挥主力军作用
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努力构建经营重心下沉的支农管理机制,积极提升支农服务效能。该办事处合理调整信贷网点布局,明确客户经理配备标准,通过考试、考核等程序选拔配备客户经理550名;合理设定基层贷款审批权限,提升信贷人员营销积极性。
持续拓宽农村信用体系覆盖面,着力强化涉农贷款营销。泰安办事处着重开展“扩面增户”贷款营销活动,加大授信覆盖面,将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纳入信用体系。同时,加强与行业协会等合作,重点组织对种植养殖大户、优良企业产业链客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上门营销。
积极调配资金,优先保障“三农”信贷需求。该办事处对传统农业乡镇加大了对特色村、专业村和规模化种养业、农机购置等的信贷支持,对地处工业园区和商业区的乡镇加大了对商铺、个体工商户、农副产品加工运输户等的信贷支持;同时还加大了支农配套资金信贷投入。
注重责任,积极为改善民生贡献力量。泰安办事处推出了“富民惠农”系列贷款,将贷款对象扩展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秉承“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宗旨,推出“安居乐业”系列贷款,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居民住房改善;遵循“繁荣发展消费市场”的目标,推出“心想事成”系列贷款,强化对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信贷支持。
此外,还不断深化银保支农合作,着力降低涉农贷款风险。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针对农户及小额贷款人开办了“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有效减轻了投保人等责任人的经济负担。
加大银企合作力度
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银企合作。泰安办事处优先满足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共签约市级重点项目2个、县级重点项目30个,已发放贷款7.9亿元;设立了小微企业贷款营销中心,提高办贷效率;依据资金周转期和现金流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成本;多渠道搭建银企交流平台,主动上门营销。
创新推出“创业通”贷款,积极扶持城乡青年创业。为解决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泰安办事处将小微企业法人代表作为主要对象,规定凡依法注册登记和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良好、无不良记录的小微企业法人代表均可申请办理“创业通”贷款。
创新信贷产品助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山东省联社泰安办事处结合农村产权改革,创新推出“公证抵押+担保”贷款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将位于农村区域的门头房、厂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变成可抵质押财产;率先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贷款模式;全面推动信用联盟建设,着力支持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土木新型格栅材料等农业和小微经营主体的发展。
强化金融创新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深入开展信贷产品创新,着力打造真正适应市场的产品体系。泰安办事处以客户主体和贷款用途为纲线,梳理形成了拥有6大系列42个产品的信贷产品体系,对服务对象、贷款期限、担保结构、还款方式等进行了全面改善优化。率先开办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将企业驰名商标权益中的财产权纳入了质押范围。在传统抵质押贷款基础上,创新推出了股权、应收账款、门票收费权等权利质押业务。
深入开展服务创新,着力拓展高效便捷的金融渠道。该办事处全面推行贷款营销、区域审查、贷款发放和贷款检查“四个中心”的信贷流程架构,逐步打造流程式银行。积极推广“T+2”贷款模式,要求房产、银行承兑汇票等抵质押贷款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两日内予以办结。全面推行无缝对接服务,要求在大额贷款到期以前提前与客户对接,将大工作量提前,为客户办理还后再贷业务节约时间。
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扶小助微实体经济主体发展上,泰安市办事处一直在致力于以点及面、深入调研、逐步探索、努力创新、加大改进、拓宽服务、不断优化管理机制,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持续强化实体贷款投放,着力优化“三农”服务机制,持续推动“扶小助微”进程改进,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