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农村商业银行立足“防风险、调结构、严管理、提质量”的信贷工作思路,加快从粗放型信贷管理模式向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业务有效拓展与信贷资产质量稳步提升的良性互动。
截至目前,不良贷款和年度逾期损失率均处于山东省农信系统较低水平。
让风险防控屏障建起来
构建联盟内部约束机制。“三大信用联盟”是具有高密农商银行特色的成熟的信贷服务模式。他们通过在信用联盟内推行“六大管理机制”,实现了“联盟自治,会员自律”,有效破解了联盟贷款风险难题,规避了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
实施风险预警机制。成立风险预警分析小组,及时监测和辨别风险苗头,锁定重点关注对象,提前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有效遏制了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问题。
让风险抵御能力强起来
优化担保结构。该行实行抵质押贷款“阶梯式”管理,加大存量保证类贷款的转化力度。
优化农户产品结构。将“诚富通”农民信用联盟作为重点,该行全面推进农民信用联盟组建工作,并制定农户信用评定贷款转化方案。该行制定考核措施,设置转化率指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调动信贷人员营销的积极性。
优化客户结构。该行对公司类客户实行了名单式管理制度,构建灵活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通过实施以信贷流程限时承诺制度和贷款手续提前办理制度为核心的“无缝隙”衔接服务模式、“T+2”高效服务模式、抵押贷款“免评估”模式、财政贴息信贷模式,充分发挥农商银行贷款投放“短、频、快”的优势。
让合规操作严起来
落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该行制定了《新增不良贷款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不良贷款管理纳入支行行长、客户经理每月平衡计分卡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强化管贷人员履职意识。
落实痕迹管理制度。该行全面实行信贷业务痕迹管理制度,对文字及影像资料留存归档,作为检查奖罚的依据。对市联社实施的“1+N”担保组合模式、扩面增户等重大部署,行总部分别与各支行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力推进。
落实信贷人员流动考核制度。该行建立信贷人员培训规划,提高信贷从业人员对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管理要求的熟悉和认知程度,增强依法合规意识,实行考核分级及末位淘汰制度,畅通信贷人员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