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近现代农业 感悟现代农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将“三农”的工作重点和主题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民种植、用肥的习惯和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这个改革的浪潮中,农民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有何新的要求?农资企业又面临怎样的机遇?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们在春节期间,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新春走基层的调查和采访,通过走近现代农业,了解现代农业,以把脉现代农资、感悟现代农资,期许给农资行业转型以启发。

山东沂南县:大棚种植是未来趋势,设施农业需要现代化

□ 本报记者 郑 晓

    春节过后,记者走进山东省沂南县大庄镇彭存玲的蔬菜大棚。满眼的绿色藤架上翠绿的黄瓜带着露水长势喜人。虽然下过雪的室外温度很低,但是大棚内却温暖如春,泥土的清香伴着黄瓜的清爽,让人身心愉悦。彭存玲介绍她的这片黄瓜大棚占地约两亩。由于大棚薄膜不易延伸过长,否则支撑度和保暖性就会变差,所以每个大棚的面积都控制得刚刚好。除此之外,她还有另外几个大棚,种植中药和蔬菜等经济作物。

    彭存玲说:“大棚蔬菜不受季节的限制,打破了原有的季度种植局限。由于温度和湿度是人为控制的,所以作物生长期被缩短,这些蔬菜能在市场上提前几周上市,价格就不一样。像黄瓜这种大面积种植的蔬菜,几天就能摘一轮。摘过后的瓜藤还继续生长,所以几乎不用过度打理。定期浇水、施肥就可以了。”关于用肥方面,彭存玲采取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大棚种植是精耕细作化农业,普通的复合肥不适合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所以水溶肥的市场相对广阔。在地垄铺上管道,水溶肥按照比例兑水,定量施肥。这样既完成了浇水,也完成了施肥,省工省时。另外,所谓的传统施肥,就是土肥,即动物的粪便。由于是自家养的家禽,所以无公害、成本低。

    既然大棚种植有这么多优点,利润又高,那为何不广泛推广呢?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另外一位大棚种植大户郑树红。他表示,虽然大棚种植打破了靠天吃饭的限制,但是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缩短,所以几乎每天都要采摘,否则成熟的蔬菜就会坏在地里。生长旺季时,早上把大棚打开,上午浇水,下午采摘,傍晚再关闭大棚,一天到晚闲不住,大棚里一刻也离不开人,农民挣的也就是个辛苦钱。而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以上的老人就受不了这么高的劳动强度,只能改种地,人工施肥、机械收割,省时省力,但赚不到什么钱。而进行精细化作业的年龄大概在40—55岁,他们有精力和体力管理大棚。郑树红还表示,目前本村的大棚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像寿光等地早就实现了机械施肥、授粉、采摘等生产线,极大减少了人工成本。但目前他们这里还做不到完全的机械化,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彭存玲补充道:“大棚种植需要市场的引导和科学的理念。现在的种植技术也是农民摸索着总结来的,急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补充,如果政府能够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或者对种植方向进行引导,那么农民的热情将更高涨。”

 

内蒙古多伦县:灌溉技术让旱地农业迈向现代化

□ 本报记者 徐 骞

    对于北方而言,2013年的冬季是一个罕见的旱冬。几个月以来,没有一场像样的降雪,山是秃的、地是干的,对于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农业而言,这样的天气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灾难。

    内蒙古多伦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边缘,是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的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85.5毫米,无霜期仅100天左右,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土豆,农业种植条件一般,抗灾害能力较差。如果在几年前面对这样的天气,当地农民肯定要忧心于春季的耕种,但在今年,这样的担忧已经变得多余。

    从两年前开始,多伦县的耕地中开始出现现代化的喷灌设施,至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覆盖,对主要的粮食产区形成了保护。在种植业欠发达地区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农业开发已经形成一种潮流,来自河北、东北、北京等地的农企把目光投向内蒙古,在内蒙古东南部掀起了一场“圈地运动”。而这样做的结果是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种植几乎在一夜间占领阵地,并把触角从大田伸向温室大棚,由粮食生产向蔬菜种植过渡。现代灌溉技术的引入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种植打开了局面。

    唐山市雨神灌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军认为,目前国内灌溉技术的推广仍旧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灌溉技术尤其是滴灌技术的应用主要分布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停留在蔬菜大棚的樊篱中。而在真正需要规模化应用的大田粮食种植上建树不多,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技术推广也十分缓慢。从农业发展前景上而言,随着开展节水农业逐渐得到重视,农产品尤其是一些粮食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有所提高,灌溉技术的下一个发展高峰可能很快到来。

    如果说现代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助力,那么国家政策则为西北地区农业的下一步发展指出了方向。《2014年种植业工作要点》要求种植业全面开展增产模式攻关,并在西北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一批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带动相似生态区域均衡增产。对于多伦县这样农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而言,无论最终成为高产高效的示范区还是接受技术模式推广的后学晚辈,都将成为事实上的受益者,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几乎可以板上钉钉。而在这样的政策支撑之下,类似地区的耕地面积有望增加,耕地质量、管理质量有望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势必更加稳固。

 

河北迁安市:特色种植终于收获了

□ 本报记者 刘 颖

    “今年的草莓品种抗病性强,产量比往年好,喜获丰收,春节期间来这里采摘的人也多,利润颇丰。”记者在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镇东马村了解特色种植时,该村草莓采摘示范基地技术员张景如是说。据张景介绍,该示范基地销售模式是采摘与单纯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春节期间,销售情况喜人 ,采摘30元/斤,仅现金交易就超过1万元,是这个示范基地建立4年来首次盈利。

    据该示范基地管理人之一张福海介绍,此草莓基地全名为东马富民牛奶草莓示范基地,是村两委为了响应迁安市委市政府的富民政策,以建立特色种植专业村的思路,并到北京大兴、昌平草莓基地考察后,村两委6人以自主投资的方式在村东先后建立了三个草莓大棚,占地面积为2.5亩。“原来建这个示范草莓基地的目的就是希望草莓大棚试验成功后,吸引村民以合作形式或入股形式加入进来,形成规模化特色农业种植,从而引导农民致富。但是连续摸索三年都失败了,完全没有效益,村两委干部也就先后退出,只剩下村支书张玉刚苦苦支撑了。”

    原来在当初建棚的时候,村两委特别选择从北京大兴引进草莓“红颜”,因为此品种的品质比较高,市场收益也高,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技术,第一年完全失败。张景说:“第二年我们从辽宁和保定地区同样引进‘红颜’,当果子长到快成熟的时候就开始长一层白毛,俗称‘白粉病’,这种病在空气中就可以传播,通过蜜蜂传播得更快,此病我们完全防治不了,其实我们已经很精心地‘伺候’它了,很遗憾仍没有成功。本打算放弃,后来村支书觉得再种一年看看,于是我们就换了品种,2013年种的草莓品种是甜查理,产量高、抗病能力强。”张景一边摘下长了一层白毛的草莓一边对记者进一步解释,“看,这是‘红颜’果,它现在已经发病了,可是你再看‘甜查理’果,处于同样的环境里,甜查理就好好的。经过三年的‘摸石头过河’,到今年才看到些效益,当然与我们理想还有些距离。”

    张景还告诉记者:“迁安市农科委根据我们草莓示范基地的规模和面积给予5万元的补贴,但我们这三个棚的基建工程费用就超过45万元,有效的资金支持非常重要。” 据记者了解,建一个面积近一亩的棚的基建工程就需要14万-15万元,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讲,费用太高了,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在3万-5万元,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支持。

    另外,当地处于铁矿工业区,铁矿企业给的工资待遇也比较合适,许多青壮年对农业种植缺乏热情。张景说:“我们希望村里能够培养几个年轻、有文化的技术人才,但是这个非常难,一是年轻人不愿意种地,二是我们也怕培养出来的人才被挖走,像我们岁数大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在记者离开示范基地之前,示范基地管理者还一再强调,他们今年不愁产量,但是愁销路,因为他们基地选择位置稍微偏远些,离市区还有30分钟的车程,城里人不一定跑到这么远来采摘,所以他们希望能得到市相关部门的支持来搞好特色种植农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对于现代农业的看法,他们认为,“我们还达不到欧美的农业生产水平,而且贪大求洋绝对不可取,一定要因地制宜。”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