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蒙阴县是有名的水果之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蜜桃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出产的蜜桃“色泽艳丽,果肉细腻,汁甜如蜜,个大味香”,被誉为“中国蜜桃之都”。甜如蜜的桃子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甜如蜜的生活,许多农民都是靠种植蜜桃致富的,野店镇毛坪村的刘宗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发起成立的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蜜桃不仅在国内热销,更驰名海外,远销新加坡。去年,合作社出口新加坡的蜜桃高达1800多吨。
2008年,野店镇毛坪村的刘宗路发起成立了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辐射包括毛坪村在内的周边6个村,社员达到2600多名,种植蜜桃2300亩。
抓住机遇
蜜桃出口创佳绩
合作社成立后,刘宗路和社员们一直琢磨着如何把桃子卖出好价钱,为了更好地打开市场,寻找销路,刘宗路经常参加各种展会,推介蜜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10年,在刘宗路去新加坡参加展会的时候,就有外商直接找上他了。当时,外商看到了他们的蜜桃,很有兴趣,于是主动问他愿不愿意出口。当时的刘宗路并不了解出口的具体流程,只是觉得多个销路挺好,就直接应允了。“我说可以啊,我们虽然没有做过这个事情,但是我们愿意尝试!”刘宗路笑着跟记者描述当时的情形。于是合作社就依托烟台的一家外贸公司,先出口了200多吨到新加坡。虽然当时只是尝试,可反响却出乎意料地好。于是,合作社加强了出口业务的探索。2011年,蜜桃出口量达到1300多吨,刘宗路骄傲地说:“我们是国家检验检疫局基地,出口桃的手续完备,山东省咱们是第一家,有很多客户不是咱们找他,是他们找咱。” 2012年,合作社领回了山东省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书,获得了全省第一个蜜桃自主出口经营许可权。
刘宗路介绍,他们的蜜桃在新加坡不仅价格卖得高,能卖到6元新币一斤,价钱也稳定, “折合成人民币将近30元呢,这是超市的价格,超市的利润很高的,我去新加坡的超市里看过。”刘宗路这样跟记者解释,“出口过去的桃分很多品种,有大有小,价格不同,平均下来差不多七八块钱吧,那也比国内要好,国内价格不稳定,好的时候十几块钱一斤,不好的时候一两块钱都有,出口外销不一样,有合同保障,合同签的多少就是多少。而且到款也及时,在咱们这边的口岸装上船就马上付80%的货款,剩下的20%等到了新加坡,人家检验合格了也会马上打过来。”
严控质量
蜜桃外销赢来新机遇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刘宗路每年都按季节聘请市、县、镇里的技术人员到果园向社员传授果树管理新技术。近年来,合作社先后帮全村果农及四邻八乡的农民引入果树新品种50多个,推广果树种植新技术60多项。合作社把引入新品种当成了提高果品质量的关键措施。为了满足出口需要,合作社将桃树的品种逐渐改换成耐长途运输的肉质桃。“蜜桃从摘到运到国外的超市,这中间需要20天的时间,天气一热,桃子就容易烂掉,这是蜜桃外销的主要风险,所以外销的桃必须耐储运。”刘宗路说。
除了种植耐储运品种,在果园管理上,合作社也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并有完备的种植档案。“农产品出口,首先是要保证农残不超标,哪怕一个桃子出现问题,就有可能把整个合作社的招牌给砸了。”刘宗路说,“还有就是在生产的时候,手工环节一定不能忽视,要靠人工精挑细选,果型、颜色、硬度,病虫害等,要很仔细检查,不能有一丝纰漏。”为了保证出口,合作社严格按照先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真把好水果生产、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包装等每道关口,确保果品质量。合作社的管理逐渐形成了“八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制订无公害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栽培模式、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果品品牌、统一包装式样、统一组织销售。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保证质量,合作社采用统一商标,对社员基地进行编码,制作成条形码,在果品包装上贴条封口,建立果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只要收购价格高点,社员得到实惠,他们都愿意按照标准来种植。”合作社收购社员的蜜桃,每斤能比正常价格高出3毛多钱。对合作社而言,外销比内销每斤可以高出1.5-2元,价格相对稳定,经营风险也变小了,“这对果农来讲是多好的事情啊!”刘宗路兴奋地说。2013年6月初,又有中东的客商联系到刘宗路,洽谈蜜桃出口的事项,合作社的蜜桃有望出口到更多的国家。
通过出口,宗路合作社的效益大大提高,但刘宗路希望有更好的发展。“在新加坡的超市内,咱们的桃卖得是不错,市场占有率到一半左右,但是日本的2个桃就可以卖到20新元,咱们的4个桃才卖到5新元。无论外观还是口感,咱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咱们的桃子还需要改进,需要科技方面的支持。”刘宗路表示,现在最大的难题是人才问题,“做出口,做贸易,我们是农民,哪比得上专业人士,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贸易方面的人才来我们这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