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社区化电商还有多远

□ 本报记者 赵晓娟

       

  位于刚刚挤进二线城市的太原市;区域企业;便利店业态。

  这是唐久便利店目前的状况,也是许多二三线区域企业整体状况的缩影,这些企业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是:在电商化浪潮下,如何做到既明哲保身守住本业,又不飞蛾扑火般在电商火海里扑腾。

  进行各种权衡之后,寻求大电商平台成为许多企业完成首次触网之旅的主要方式,唐久便利在京东开店,便是先例,而且,不仅仅是开店这么简单,对于许多扎根社区的区域企业,社区化电商似乎已蔚然成风。

社区的大卖场

    家住太原市郝庄正街附近的消费者张蜜(化名),发现小区附近唐久便利店的招牌旁边,多了一个名为“唐久京东大卖场”的小灯箱,进店询问后得知唐久在京东商城开了店,生活几乎靠网购的她,对于唐久的电商,自然不能放过。

    在京东首页上没有找到唐久的入口,张蜜索性打开唐久便利官网,从官网跳转至唐久京东大卖场,发现其品类还不少,买了一提卷纸、一提湿巾纸和其他生活用品后下单,并完成在线支付。值得注意的是,张蜜下单时间为上午10点34分,下午两点左右就收到短信,短信显示她的订单已经完成分拣,将由唐久大卖场为其配送。

    唐久电商部门负责人张丽芳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唐久便利触网的初衷就是想把线下客流引导到线上,在实体店出身的她看来,便利店的商品结构只能满足消费者应急性、功能性的需求,比如食品、饮料、简单的生活用品等,但是大包装的家居类产品、母婴产品等大卖场功能的商品品类,社区消费者仍有很多需求。

    “如果能把这些需求者引到唐久京东大卖场,线上线下相结合,让顾客更方便,节省购物时间,解决在大卖场排队等侯、停车难、搬运不方便等问题,才是唐久电商的意义所在,这也是社区化电商的大势所趋。”张丽芳向记者表示,目前唐久京东大卖场日均订单量在1200单左右,客单价在100元左右。

    跟便利店的客单价相比,唐久京东大卖场显然在客单价方面尝到了甜头。张丽芳告诉记者,许多顾客在电商平台购物时比较有计划性,例如大包装的日用品和米面粮油等品类都会被考虑,所以客单价也比便利店客单价要高很多。唐久电商将其品类也定位为家庭生活必备品,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

    不过,张蜜当天晚上并没有等来唐久的送货员。直到次日上午,她接到小区附近唐久便利店的电话,称其所订购的商品已经到达便利店,询问张蜜能否自提,如不能自提便利店则会送货上门,好在她正准备出门,就选择了自提方式。

    张蜜告诉记者,这次购物体验跟其想象中并不一样,她以为是送货上门,要不然也就不会买大包装的纸品了,好在便利店距离小区很近,没有给提货造成压力。

    “目前由于系统问题,顾客下单时还不能进行自行选择门店,随着系统的不断调整,唐久很快会开通这项服务,到时候顾客下单时系统会自动匹配距离顾客最近的几家门店,顾客可以选择自提业务。”张丽芳表示。

    张丽芳的这种说法也得到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侯毅的认可。侯毅告诉记者,目前双方正在调整方案,自选门店进行提货的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二线的潜力

    事实上,除了自提业务,网购群体更关心的还是快递速度。但是,唐久到底有多快?

    张丽芳告诉记者,在太原,不管在哪个电商平台购物,物流配送都做不到当天送达,最快也是次日达。这对于太原的物流而言,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对于目前并不多的网上订单量,唐久在每天为门店配货时,将前一天的网上订单一并送到至便利店,再由便利店进行配送。如果将来订单增加,唐久也会考虑当日配送。

    记者在在京东上下订单送至太原,物流显示,大部分商品最快也需要三天时间。

    由于唐久便利在太原网点非常密集,大约有750家门店,渗透了太原市区几乎所有的区域,自提方式对大多消费者而言基本上是举手之劳,唐久电商打算将这一方式普及到其目前的线下顾客群中。

    但同样准备进驻电商的美特好电商公司总经理曹晓亮认为,电子商务自提业务只是配送终端的补充,并不是全部,更多的消费者仍希望快递将商品送到家中或者楼下,而不是去自提。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社区类便利店已经开始寻求各种各样的触网方式。成都红旗、天津津工超市等社区类便利店对于O2O都开始正式出手,不过已遭挫折的美宜佳目前仍在转型,线上业务几乎不再折腾。

    在曹晓亮看来,区域企业做电商,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跟大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在初级阶段一般都是进驻平台,通过引流初步涉入电商,然后再考虑更进一步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商品采购、后期配送方面。

    以美特好为例,曹晓亮告诉记者,目前美特好打算现在天猫开旗舰店,而在整个美特好电商的战略框架里,美特好打算跟天猫的合作包括:天猫将美特好所覆盖区域的经营权有可能下放给美特好,配送也有可能由美特好完成。“当然,这些都是初步构想,具体细节还得与天猫进行更深地商讨。”

    之所以选择天猫,美特好给出的原因是:各取所需。天猫平台影响力非常大,但是没供应链基因,传统零售企业如果要自己做平台,对于平台运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没有预见性,失败的概率也非常大,所以双方需要找到各自优势进行合作。

深度合作有无可能?

    但不管是什么方式的合作,更深层次的合作目前并没有完美的案例和模版。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利益冲突以及磨合初期的问题在短期内也难以解决。

    参照唐久京东大卖场的购物流程,京东除了作为平台,以及最后将订单完成后的现金转给唐久,中间的下单、配送、跟便利店交接等流程都由唐久便利单独完成。而京东自营产品在太原的配送业务仍由京东自有配送体系完成。

    张丽芳告诉记者,关于双方深度的合作,目前还未正式开展。未来京东自营类产品最后一公里配送由唐久完成。

    侯毅更是给出了准确的时间表。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双方会开展深度合作,京东自营类产品的配送不仅由唐久完成,双方还将推出生鲜商品。

    在侯毅看来,唐久便利店的供应链本身具备全温层体系,包括-18℃的冷冻商品、冷冻水饺、海鲜;4℃左右的保鲜产品,比如蔬菜、水果;还有25℃恒温商品,适合红酒、巧克力、药品等商品。“在供应链和物流上,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此外,侯毅还表示,目前京东在其他地区也在和类似唐久便利的合作对象洽谈。

    但这样的合作,一位熟悉唐久便利店的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他告诉记者,电商本质是流量和供应链,京东看上唐久的物流和供应链,而唐久看上的是京东的流量。

    在上述人士看来,关键问题是,京东本身也做供应链,跟唐久在业务上有重合,在支付方面,现金流都流入了京东,金融权先被京东收回然后再转给唐久。更重要的是,客户数据方面,唐久只能看到自己的数据,而京东对唐久的数据一目了然,换句话说,唐久将自己的数据资源拱手让给京东。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未来,谁都看到了O2O是趋势,在彼此的资源互补后,商品的转化率得到大幅提升,会高于电商的行业平均水准,这是O2O模式可挖掘的价值和空间所在。唐久与京东的合作,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新型的全渠道便利店业态,但从目前来看,怎么将“一公里生活圈”的成本降下来,实现更多的购买才是当务之急,否则一切都是理论上的空谈。


新闻1+1:    

其实你不懂四五线城市

    从卖出第一件东西到现在,猫小白(下简称小白)的微信朋友圈生意已经做了大半年,月流水也从几万增长到了几十万。

    “我是比较早在朋友圈卖东西的一批人,当时已经有报道说有人在朋友圈做到了百万月流水,觉得自己也很快能达到,但是做下来发现不那么容易。”小白说,“跟你想的也不一样,你在大城市看多了高富帅,遇到小城镇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你不懂他们”。

    去年8月,小白注册了公司开始正式经营她的朋友圈生意,公司的名字叫“猫乌兹”。在此之前她在朋友圈自己卖东西,已经做到了一个月过万的营业额。小白所在的杭州北部小镇经济水平相当于四线城市,创业路径也与高富帅云集的北上广截然不同。

    从淘宝到微信的移花接木

    小白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从淘宝搜罗好商品,把图片发到朋友圈,再加上自己的描述,有用户看到,就通过微信与她联系,她再从淘宝下单,把商品直接快递给用户,她卖给用户的价格比淘宝的略高,赚取中间差价。

    这一模式看上去让人匪夷所思:为什么用户不直接去淘宝找呢?

    “那是你们的想法,淘宝对四五线城市的人来说太难驾驭了。”小白说有自己的看法。

    例如:你在实体店看到一款商品觉得很中意,觉得价格高,实体店家会跟你说他们的货淘宝没有,其实都有,只是用户搜不到。就算找到同款,有的卖几十,有的卖几百,可能是同一样东西,买便宜了你会担心质量不好,买贵的你会担心被坑。

    此外,很多中老年人会用微信,会用朋友圈,但是根本不会用淘宝,那对他们来说太复杂了。在小城市这些人的消费需求也很旺盛。

    小白表示,很多年轻用户消费能力比较强,在朋友圈看到喜欢的东西直接留言就买了,不会为了几十块钱的差价费力去淘宝。

    不过支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中老年用户不会使用支付宝,子女为了防止其被骗也不会给他们绑定银行卡,于是小白以自己所在的小镇为核心,在周边小镇开设了几个实体店,一方面用做仓储中转,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支付和物流问题,用户去实体店提货和支付,还可能促成二次交易,而实体店基本可以自负盈亏。

    小城市怪象:用户嫌便宜

    小白所在的小镇没有麦当劳、肯德基,没有ZARA、优衣库,也没有家乐福和沃尔玛,美特斯邦威成为了当地最大的服装连锁,而iPhone 5S、移动4G、智能电视等广告并不鲜见。

    “其实这里的消费水平已经上来了,但是商业环境没有跟上。”小白说,“没有大型连锁的参照,商家的定价都很随意,慢慢地消费者就接受了这样的定价,他们会觉得花五六百买一双鞋,花一两千买件外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小白从自己最熟悉的女装、女包和化妆品入手,一开始挑选客单价比较低的商品,以为会比较好卖,不过随后发现很多人并不买账,甚至有买家说东西太便宜,怕质量不好。

    “要便宜有凡客,还有淘宝。”小白说:“其实我们这也有不少人在凡客和淘宝买东西,都很便宜,最后发现质量都不太好,慢慢地他们也就不太接受便宜货了,尤其是鞋和包。”

    于是她开始逐步挑选客单价比较高的商品,从款式到质量也相应有所提升,而此前低客单价的商品仍然在售,不过比例有所下调,小白表示,一开始她把价格区间定得太过狭窄,事实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弹性是很大的,几十块到几千块的东西都会有需求。

    人才是最大瓶颈

    注册公司后小白就已经不是单打独斗,除了实体店的人员、公司的财务和行政人员,她还扩张了几十个代理,代理转发朋友圈促成交易,抽取提成。

    在创业初期,配合地面活动和当地媒体、论坛、微博、微信宣传,加上代理的扩张,利润一下子从每月几千提高到了几万,也开始有厂商直接过来联系合作,兴奋的小白觉得以这样的速度扩张下去,很快就能超过韩都衣舍等淘品牌。

    于是小白开始筹划在线下进行扩张,按照一开始的计划,猫乌兹的实体店将在2013年底前扩张到7家,不过截至2014年初,实体店仍然只有两家,营收增速也开始放缓。

    紧接着初期的粗放式经营也开始遭遇各种问题,一些股东开始失去信心退出,也有股东因为意见分歧退股,订单量增大后人工成本也开始上升。不过小白并不担心这些问题,股东的退出并没有给她带来资金压力,而订单量也可以被代理消化,事实上她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人才。

    “线上订单量已经超过一半,不过还有很多希望去线下看实物后决定是否购买,实体店肯定要扩张,但是没有人来管。”小白说,“同一个实体店,会销售的和不会销售的人来管,营业额能差好几倍。”

    同时代理们的销售能力也参差不齐,多的一个月能拿到五六千的提成,少则一个月只能促成十几单交易,代理的扩张并不带来直接成本,不过管理上的隐形成本也很高,没有得力的人来管理是不行的。

    此外CRM(客户关系管理)成本也逐渐上升,小白意识到做互联网生意,必须知道客户是谁,随着客户的增多,她一人也无法完全兼顾。

    “最近我在重新思考,包括品类、销售和管理方式,都需要调整,我有很多想法,但是需要得力的人去执行,我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解决。”小白说,“我现在最希望实现的,就是微信全面开放支付接口,那肯定会引爆微信电商。”

(顾晓波)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