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乡杨里村上际村民小组的官德炳老两口虽说因为年迈无法出门打工,但一年也有2万元的收入,足以生活无忧。这得益于李坊乡供销合作社创办的绿源兔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为官大爷这些社员提供种兔、养殖技术,还包揽了销路。5年前,官大爷听说乡里的供销合作社不仅恢复起来,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闲来无事就找到李坊乡供销合作社主任李有林,与合作社签订了200只种兔的养殖协议。没想到200只兔子还真的给官大爷带来了财源,连续5年,每年养兔收入都在2万多元。
2004年之前,光泽县的基层社还处在“人走、网破”的困境中不能自拔。如今,全县七个乡(镇)基层社除一个崇仁乡正在恢复外,其余六个全部实现了办公有场所,办事有队伍,服务有网络,供销合作社网点又成为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消费购物的首选场所。
“基层社没人、没网络,谁去搞服务、怎么去服务?”光泽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邓南钦回忆起基层社“人走、网破”情形时说,“吃亏的还是广大农民兄弟。”2004年起,在取得光泽县委、县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光泽县供销合作社开始用市场思维改造自己,一社一策重组队伍。对网点丢了、资产空了、职工走了的止马、李坊、华桥基层社打破传统用人体制,提出用人条件,公开向社会招聘能人。对寨里、城关两个经营状况较好的基层社则以“立足扩大经营领域,全面改造提升经营水平”为目标,在崇仁基层社未重建时兼顾该社的“三农”服务职能。基层社有了领头雁,很快组建了班子,自聘了相关人员,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让农民办事有处找,服务有人做。
(闽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