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3年中国茶叶出口:价量齐增 平稳进步
——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蔡军秘书长
□ 本报记者 冯斯正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稳步增加,对维护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世界茶叶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2013年,我国茶叶出口实现量价齐增,双双再创历史新高。但面对喜人的势头,行业发展逐渐逼向瓶颈。为应对国内外严峻挑战,中国茶产业和出口行业亟须转型升级。针对于2013年中国茶叶出口势态,笔者采访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蔡军秘书长。

    量价齐增   绿茶领跑

    记者:2013年我国茶叶出口数据显示,和2012年相比再创佳绩。其中具体到六大茶类的详情如何?从中又能看出什么问题?

    蔡军:2013年,我国茶叶出口32.58万吨,金额12.47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3.92%和19.64%,双双再创历史新高。从茶类看,其中绿茶、普洱茶出口同比增长,其他茶类量减价增。

    红茶虽是国际化茶品,但不是我国茶叶的出口重头。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因为气候原因,几乎全年生产红茶,机械化采摘,成本低。而中国的红茶带芽尖的很多,价格偏高。如果同样做成袋泡茶流通到国际茶叶市场,在那些调饮红茶汤的国家的消费者眼里,无论是价格还是口味,都不讨好。

    普洱茶在国外号称“第二红茶”,由于其产地、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药理作用,主要消费群体是海外华人和中国周边国家,当然这和中国普洱茶企业积极的推广有很大关系。欧美国家目前还难以接受普洱茶的口味和冲泡方式,如果可以做成更便捷的饮用方式,可能会拓宽海外销路。

    非洲增加   亚欧减少

    记者:非洲一直是中国最大茶叶出口地区,2013年出口情况如何?为何欧美市场难有突破?

    蔡军:国际茶叶产销的区域性分布结构比较稳定。非洲的传统饮品就是绿茶,通常是一大把绿茶配上薄荷、糖块泡在一起喝。而且近些年非洲的居民消费水平正在上升,所以说它是我国重要的茶叶出口市场,在我国茶叶出口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加。而欧洲当地红茶经销商竞争激烈,加之欧洲制定的越发苛刻的茶叶农残规格,中国茶叶在欧洲市场的出口一直徘徊不前。

    记者:回顾2013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市场有何变化,贸易伙伴是否稳定?

    蔡军:我国茶叶出口至1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为非发达国家和地区,尤以西北非国家为主,其中摩洛哥长期稳居首位。德国已成为进口我国茶叶最多的欧洲国家,不过据一些茶商表示由于税收关系德国会把中国茶叶部分转口俄罗斯。对日本出口因受农残标准多变、国内消费不振等多种因素影响逐年下降。总体来看,我出口市场基本保持稳定。

    区域结构   更趋平衡

    记者:据您介绍,2013年中国绿茶出口同比上升,浙江作为绿茶生产和出口大省,茶叶出口是否有所增加?其他主要产茶区的情况又如何呢?

    蔡军:浙江是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最重要的地区,长期保持出口第一大省地位。近年来,安徽和湖南茶叶出口逐年增加,占我国茶叶出口份额由6%和7%上升至12%和10%,为促进茶叶我国出口做出重要贡献。此外,福建、江西、云南、广东等省的茶叶出口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记者: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各行业整体出口情况是东部地区稳增,中西部地区活跃,那么在茶叶领域是否也是这种情况?

    蔡军:确实如此,由于受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中西部地区茶产业加速发展,区域结构更趋平衡也是茶叶出口的重要特点。2013年,浙江、福建、江苏等东部沿海省份茶叶出口占比61%,比2004年下降10个百分点。湖北、贵州、四川等中西部省份茶叶出口大幅提升,可以说茶叶生产和出口成为上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市场调整   蓄势转型

    记者:中国2012年茶叶出口同比下降,2013年量价齐增,这一现象您怎么解读?

    蔡军:这是正常的。2012年我国对摩洛哥等国家的茶叶出口市场管理进行了调整,而2013年多数企业在自我调整后适应了新变化。

    记者:以您长期从事茶叶进出口工作的观察看来,您认为现阶段隐藏在我国茶叶出口增长背后的隐忧是什么?其未来大方向又如何?

    蔡军:我认为这要考虑到一个时间和原始资源的积累问题。首先说,中国茶企暂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大军进驻国际市场。毕竟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创业时间最久的民企也不过二三十年,非要让他们和立顿、川宁这样的百年老店相比,有点强人所难。如今中国茶企面临一个“杂多不精”的窘境,出口是零散的状态,这一点和国外的大品牌刚好相反。不过经历了洗牌阶段,在新一轮国际市场的筛选后,会出现一个更完善的格局。

    我相信,未来中国茶叶出口是条上升线。我们的茶企都怀着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地适应、满足国外市场,并且推广中国茶文化这一软实力。由于国内外饮茶习惯有本质的不同,中国茶企在出口产品研发方面,尤其是对消费者心理把握这一块,需要做出转型和相应的调整。这些亟待做出的改变恰恰说明中国茶叶出口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未来十年间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理性引导   前景光明

    记者:作为中国茶叶出口行业组织的负责人,您认为中土畜茶叶分会和其他行业组织机构应怎样助推中国茶叶出口?

    蔡军: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茶企逐步接轨国际市场,希望中国茶文化中“清静雅和”的理念更广地传播,一些茶叶深加工产品也可以远销海外。让外国消费者慢慢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亦如我们现在适应这些起初充满好奇的“洋快餐”一样。归结下来,我们这些茶行业组织扮演的是引导员的角色。

    记者:据您观察,中国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

    蔡军:无疑,中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强国、茶叶出口大国,未来势必发展成为世界茶叶出口强国。这一势头现在早已显现,中国在世界级茶叶会议上的地位,部分茶企先进的加工设备,还有中国一些知名茶叶的美誉度,那都是无可置疑的。总之,中国茶叶走进世纪的前景将会是光明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