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业务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此前,在春节和元宵两节的理财大战中,“宝宝”军团来势汹汹,余额宝、现金宝等“草根理财神器”以其低门槛、高灵活、高收益率的优势,席卷众多储户资源。当“理财小白”们通过网络,轻易享受了支付和理财的便捷,理财革命已经开始。
距“打响理财革命第一炮”的余额宝发行已半年有余,一直尝试以传统理财产品应对的银行也在利用网络渠道走上创新之路。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均推出银行版“余额宝”理财产品。
“理财大战”背后,实则是存款客户的争夺战,互联网理财与银行理财,最终谁能赢得客户,取决于谁更能“以客户为中心”。
“宝宝”军团来势汹汹
去年6月,首款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横空出世,自此,一场名为“互联网金融”的金融革命拉开序幕。
此后,从门户网站、电商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各互联网公司金融“宝宝们”相继亮相,互联网理财市场上一片繁荣。
今年春节前后,理财市场更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搅局而显得异彩纷呈,战场甚至扩散到移动支付。1月22日,基于微信的金融理财开放平台——腾讯“理财通”正式上线,1天内存入资金总额就突破10亿元。
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何如此受热捧?
原因在于其前所未有的低门槛——1元起存、超级的灵活性——随用随取,更具吸引力的还是其高收益率。当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纷纷回落至6%附近时,“宝宝军团”的年化收益率却还一路走高,已经高于去年同期及6月份资金紧张时的货币基金整体的收益率水平。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行,直接对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分流之势。如今,这股分流的势头甚至开始从活期存款延伸至对定期存款的争夺。
2月14日,支付宝推出的两款“元宵节保险理财产品”吸引了222万人的眼球,5.8亿元的额度3分钟内被抢购一空。同一天,腾讯首只互联网权益类基金产品“定投宝”也正式发行。
这两大产品的推出,意味着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存款保卫战,已经从活期存款“平面战”升级到全方位“立体储蓄战”。
互联网理财能走多远?
然而,尽管互联网理财产品在理财市场上风生水起,质疑声与担忧声却始终不断。
据粗略统计,目前,市场上对接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已达20余只,给客户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加剧了理财市场上的竞争。
而且,这种竞争大多体现在预期收益率的竞争,而非产品的特色和创新上。
事实上,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更多体现在其销售渠道、流动性、功能性等应用方面,而非产品本身。
这也导致在目前的互联网理财市场上,上演的更像是一场以高收益率为噱头的“圈地运动”。
然而,高收益率能持续多久?
要知道,大多数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是与货币基金合作,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通常为4%左右,那么互联网理财产品高达6%、甚至7%的年化收益率是否能始终坚挺下去?
“更为关键的是,互联网公司和基金公司用贴钱方式硬撑基金收益率,以及人为支付溢价,比如以T+0垫资争取T+1客户的方式等,只能是饮鸩止渴。”交银施罗德基金监事长杜静表示,利率持续高企最终将影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下滑,这种高融资成本不仅是实体经济难以承受,也是金融体系难以承受的。
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运营部资深分析师蒋舒认为,“宝宝军团”收益已至峰值,“就目前整个长端利率水平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借贷需求来看,这种收益差不多也就到顶了。”
此外,缺乏监管也是互联网理财产品最多遭到诟病的地方,这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是‘宝宝们’的真实写照,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游走于非法与合法间的灰色区域,容易形成资金池或者非法资金的局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曹磊分析说。“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信息是否和现实存在偏差,是否真正配对,是否公开透明?比如,借款人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互联网金融企业是否监守自盗等问题。同时保护好用户信息安全也是一大挑战。互联网金融终归是金融的一种延伸,投资理财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风险,用户在涉足时依旧需要保持谨慎态度。”
银行反击战能否成功?
银行无疑已经到了不得不奋起反抗的境地了。
自互联网理财产品兴起以后,去年下半年,银行流动性一直处于偏紧状态;今年年初至今,“宝宝”军团攻势不减,给银行存款增长和理财业务带来巨大冲击。
在这过程中,银行对于互联网理财的态度也一变再变,从原先的冷眼旁观到现在的主动出击。
1月9日,浙江工行和工银瑞信基金合作,推出银行版余额宝——“天天益”产品。
紧接其后,1月中旬,交通银行携手交银施罗德基金与易方达基金推出了 “货基实时提现”业务。
此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也相继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商业银行全面反击互联网金融的局面逐渐形成。
和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一样,这些银行版余额宝也是建立在货币基金T+0上。
“银行版余额宝本质就是货币基金代销渠道的T+0赎回到账。”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电商产品经理介绍说。
这与银行产品的货币基金不同,从它们可以1元申购、每日收益转为基金份额、赎回即时到账这些特点不难看出,这是银行专门针对互联网理财推出的同类产品。
或许,从工行“天天益”在浙江先行这一举动,就可窥测出银行试图“反击”互联网金融的“野心”。
然而,银行一贯谨慎的态度,也限制了这一“野心”的扩大。
事实上,尽管这些银行都推出了类余额宝产品,但是向客户推荐的力度并不大,反而客户主动购买的热情更高。
据了解,工行“天天益”在温州首日试点推出时,银行并未对外宣传,但已有近千名客户通过微信等渠道了解到该款产品,并到工行各网点排队开通该项业务。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天天益’刚推出两天,累计申购就达数亿元。”
银行之所以推荐不积极,或许还在于重视度不够。
相关链接 LINK
银行业协会研究存款自律规范措施 剑指余额宝
本报讯 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召集相关会员行研究银行存款自律规范措施,不少银行业界人士及金融学者认为,应将“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为同业存款,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分析认为,此消息可能是监管层为下一步出台正式监管措施的一次“放风”,监管上或将有大动作出台,将对互联网货币基金的生存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张 平)
证监会拟出新规 互联网理财收益或将下跌
本报讯 有媒体报道称,近期证监会或将出台关于货币基金风险提示的通知。据了解,监管层出台新规的核心内容是,对货币基金的风险准备金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风险准备金与协议存款的未支付利息挂钩,必须能足够覆盖潜在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这次监管层拟提高货基风险准备金的新规正式落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或将下跌。
(何 金)
业界热议 OPINION
话题:余额宝是否影响正常金融秩序?
☞ 正方观点:余额宝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余额宝不是寄生虫
□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林采宜
余额宝也好,理财通也好,本质上都是货币基金的一种产品形式。
货币市场基金如同存款市场中的一条鲶鱼,激发商业银行推出各种各样市场化的金融产品,应对同业竞争。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产品设计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各种经营管理能力,都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而相应增强。
货币基金的发展直接促进利率市场化,让成长性企业、高效率企业优先获得稀缺资源,低效率企业在价格机制下自然淘汰,这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唯一有效路径。
余额宝的成功,某种意义上是市场和用户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就是哈耶克所说的市场经济那种“自生自发的秩序”,是最有效率、最有活力的一种秩序。
所以,我们可以说,余额宝遥遥领先的4000亿元规模,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垄断操纵的结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就是让价格规律主导市场的资源流向,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居然还有人以“维护国家宏观利益”为名、要求“取缔”货币基金的市场化运作,难道是想让市场经济倒退吗?
『学者观点』
余额宝具有极大价值
余额宝最大的正面意义,是倒逼了金融机构的自我革命,从而变相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提前到来。这对银行而言,很可能是个噩梦的开始,因为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会极度惨烈,对社会而言是有极大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带有极大的负面性。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不可能存在只有好没有坏的东西。
另外,从短期来看,它现实抬高了银行的成本,而银行会通过各种手段转嫁成本,从而抬高整个社会的成本,但这不是余额宝的责任,从单一社会主体而言,它是没有义务为社会负责的。所以马云的自我定义“搅局者”是非常对而贴切的,这个对社会而言是有极大意义和价值的。
——财经评论员 江南愤青
『微博声音』
@逍遥立博V:余额宝的本质就是货币基金啊,在余额宝出来之前就有货币基金,而且货币基金中余额宝的收益也不是最高的啊,怎么会是吸血鬼呢?只不过普通的货币基金有门槛,余额宝之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没有门槛而已。
☞ 反方观点:余额宝抬高企业融资成本
取缔余额宝
□ 央视网证券频道总编辑 钮文新
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
我当然反对银行暴利,但消除银行暴利必须还利给中国实体企业,而不是分配给“金融寄生虫”。我想,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体,都应当旗帜鲜明地抑制余额宝。因为它严重干扰了利率市场,严重干扰银行流动性,严重拉高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加剧金融和实业之间的恶性循环,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把余额宝纳入监管到底是要保护它,还是真要监管它?虽然美其名曰:怕干扰金融创新。我请问:中国金融创新有没有标准?应当鼓励怎样的创新?抑制和取缔怎样的创新?我认为,一切可以提高实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金融创新,才是我们应当鼓励的,才是符合中央关于“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原则的。除此之外,一切金融自我循环,并暴力吞噬社会财富的暴利行为都应当被列入取缔清单。
毫无疑问,我的主张就是取缔余额宝,还中国以正常的金融秩序。
『学者观点』
不能忽视互联网理财带来的风险
我认为诸如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市场基金,至少有三大风险:一是许诺收益太高最终无法兑现,形成庞氏游戏;二是监管新规出台,大幅度削弱基金短期赚取高收益的能力和空间;三是一旦基金严重期限错配又没有资格获得央行援助,就只好关门大吉!
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互联网金融自身的风险,更不能忽视互联网理财给整体金融带来的风险。货币市场基金回报率推得那么高,银行为应对竞争也不得不提高利率,你追我赶,水涨船高,最终高利率要转嫁到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向松祚
『微博声音』
@Hkcwtz:比特币在出现时,我们认为一定要出大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可以监管的措施,以及黑客遍地都是网络交易风险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理财风险将超过比特币,原因还不仅仅是监管和黑客的问题。从法律角度看其经营方没有任何保障措施的盈利才是掏空客户血汗的关键,杀机四伏百姓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