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会外连线

服务“三农”的宗旨要牢记

山东泰安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朱杰

    供销合作社系统是服务“三农”的老系统,在新的形势下,各地供销合作社都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发展自己、服务“三农”的新路子。泰安市社也在积极实践。我认为,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三农”的宗旨必须牢记,农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点,也是我们基层组织体系改造建设的着力点。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不但要巩固传统业务,更需要拓展新兴业务。

    规模化服务、领办示范基地以及领办农民合作社等都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新举措,也是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改造的依托。肥城安站供销合作社在盘活资产中,把一所老办公院落改造成了敬老院,解决了当地无养老场所的问题,也使资产收益最大化。这也是对供销合作社传统业务的改革,在基层服务中拓展新领域。

    总体来说,我们要把传统业务做实,进一步凸显主渠道作用,让农民买到货真价实、安全放心的生产生活品;把新兴业务做精、做细,在服务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方面,我们各县社都有专业的服务组织,业务上将进一步稳步推进,打造一支农民信得过、用得起、用得上的农业生产专业服务队伍。

 

有机蔬菜价高关键在运输成本高

山西新绛县立虎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光立虎

    我们合作社有社员1012户,涉及4镇21村,拥有土地5000多亩,3000多个温室大棚,主要生产有机蔬菜。我们合作社是由11位农民牵头成立的,社员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此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缺口大、融资困难。我们合作社拥有多项科研成果,但是许多好的想法和科研成果由于资金问题而无法应用到田间地头。因此我希望政府能够给农民合作社一定的政策优惠,创造投资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关注我们农民合作社并与我们合作。

    虽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并购买有机蔬菜,但是有机蔬菜的高价格却令很多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高价有机蔬菜的产生并不是生产环节造成的,而是运输困难所致。当前现有的物流渠道并不能够保证蔬菜的新鲜度和品质,所以我们不得不将蔬菜通过客运班车运输,导致蔬菜运输中的高成本,进而形成有机蔬菜的高价格,而高价格又带来了低销量,也制约了运输量,造成蔬菜不能整车运输,这就形成了“高成本——高价格——低销量——高成本”的恶性循环。我希望蔬菜运输困难能够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使更多的人吃到物美价廉的有机蔬菜,让种植有机蔬菜的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期待政策支持与有效监管

河北省昌黎县靖安镇供销合作社主任 廖桂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我认为供销合作社成立资金互助中心,有效解决了社员因缺少资金而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的问题,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举措,更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

    2011年,我们在德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内部成立了资金互助中心,2013年吸纳了660多人的股金,共计2700多万元,累计为600多个社员投放互助资金2200万元。但是,资金互助中心运行这几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缺少金融许可证。虽然说一号文件、农民合作社法对资金互助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许可,但是没这个证书心里就不踏实。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给符合条件的资金互助中心颁发金融许可证。其次,缺少有效监管。以我们的资金互助中心为例,昌黎县金融办公室、银监会农村工作委员会都能管,但是又都管不到。现在社会上一些资金互助社出现放高利贷、关门跑路等现象就是因为监管缺位,这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国家应该明确指定一个部门对资金互助中心进行监管,这样才能真正给农民带来帮助。

    此外,希望金融部门能够成为资金互助中心的后盾,在资金链出现断裂时及时提供帮助。

 

希望地方政府能更重视供销社

安徽省蚌埠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刘明

    今年是我到蚌埠市社的第4个年头,在这几年中,我们把社有企业作为加快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点推进项目建设,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市社先后对供销新天地、龙湖、大明沟、国强路、龙子河、大庆等6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目前,我们对社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打造商贸综合体,在原有农贸市场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范围,增加餐饮、娱乐等服务领域,将社企发展项目网点布局放到蚌埠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中,力争在2013年—2015年,建设商贸综合体3个、面积5万平方米。

    我希望地方党委能给予供销社更多的重视,让供销社成为为农服务最有价值的平台。当然,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做,那就是要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我认为,在“三农”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供销合作社只要找准定位,就有做不完的事。

    (本报记者王蕾 王敏 闫雪静 实习生史晔坤整理)

 

    欢迎读者关注“中华合作时报”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向代表委员提问,关注供销合作社改革,本报记者将带着您的问题与代表委员面对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