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3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重温班禅紧茶

□ 木 之

    我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从小每日的早餐或者夜宵必有奶茶,妈妈把茯砖撬下一小块放在锅中,用很少的水烧开,再倒入一瓶刚打来的鲜奶,再次烧开,放盐少许,即可饮用。盐、茶、奶,三样看起来不是很协调的食材放在一起竟如此好喝,盐提升了奶的鲜味,奶中和了茶的苦涩,而茶,倒真成了酪奴,脂肪、蛋白的香味中有了茶的清香,口感非常通透,怎么喝也不会腻。茶香配合奶香,成了我走出新疆后再也喝不到的乡愁,无论去内蒙古喝,回新疆喝,到西藏喝,怎么喝也喝不到那个味道了。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故乡。

    今天倒是有福,喝到了宝焰牌班禅紧茶,这款茶是86年班禅额尔德尼到下关茶厂视察时提出了恢复性产品,早期是50年代产的心脏形紧茶,后来停产,所以这款茶也叫“班禅紧茶”。从仅露出的内飞一角看,藏文笔画较粗,但因为没有看到完整的内飞,也无法判定是什么时期的产品。

    仔细观察这款紧茶的外观,外部已氧化至黑色,但依然可以看见颜色很深的黄芽,可见当时选料精良,是作为贡茶级别做的。从撬开的部分看到紧茶的内部,压制非常紧实,大部分已经木化,仓储条件应该也不错,因为当时这批茶的发酵程度并不像现在的熟茶,应该是介于半生熟之间,所以转化成黑色的程度,算来陈化应该超过二十年以上。

    称了5g,进壶,终于要喝到第一泡了,激动的心情让我忘了拍照。记忆中汤色应该在酒红色与血珀色之间,过了三泡之后则慢慢转变为血珀色,十二、三泡后为金珀色,二十泡后颜色依然稳定,可见十分耐泡。当第一泡喝到嘴里的时候,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了,很难想像十多年后我居然找到了小时候妈妈熬奶茶的味道,柔、滑、糯的口感加上淡淡的脂肪氧化后特有香气,并且这种香气深深地沉在水底,不,汤底!这种糯糯的口感是可咀嚼的,让人舍不得咽下去。三泡过后,我习惯性地深吐气,呼气的过程中满口生出的居然是兰花香气,很淡雅,但是很明显可以分辨出与其他花香不同。过十泡乳香依旧,但再吐气时,兰花香渐渐隐去,取而代之是陈化的香气,兰香和陈香交替出现有五泡之久,由舌尖到喉腔,全部充满,确有飘飘欲仙之感。15泡后,神奇的乳香从未有过变化,但陈香趋于稳定,汤底是浓浓的甜味,舌根是淡淡的回甘,20泡全程毫无涩味,整个过程荡气回肠,只恨杯子太小,不能痛饮!

    “唯茗不中,与酪为奴。”可惜,可惜,王肃未喝到“班禅紧茶”而有此语,我要为茗打抱不平:“唯茗!不中与酪为奴,而为主矣!”

    (注:公元502年,南齐灭亡,亡臣王肃入北魏为臣,从南方迁至北方,饮茶习惯逐渐变为饮酪浆。某日孝文帝问王肃: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王肃答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从此茶也有了个不太好听的别号,酪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