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似细微而又无处不在的唠叨,正是因为浸润了父母的呵护与牵挂,一字一句缓缓流进心田,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我愿做父母心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时刻享受他们的唠叨,因为那些唠叨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直入心底,无可取代。
周末和同事出去聚餐,席间电话响起,看来电显示是家里打来的。
我起身到走廊间接起电话,母亲熟悉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你们打算过了年初几回来啊,我好在家等着。”父亲也在一旁插话。
我说:“应该是初三回去,也不一定,看情况再说。”之后父母便开始叮嘱我:回来的时候路上开车要小心,天气干燥多喝水,这阵流行感冒,尽量别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等等。
好不容易挂了电话,返回房间,同事等得有些着急了。我连忙解释:“父母打来的,唠叨起来就忘了时间。你们说,父母是不是都这样儿,老把咱们当孩子,真叫人没办法。”
看着我无奈的样子,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或许每个人对父母的唠叨都已经见惯不怪、习以为常了吧。
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年龄几何,父母的唠叨都如影随从。不论我们是叱咤商场的风云人物,还是坐拥高位的官员,抑或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父母的唠叨不会因为我们的地位、身份而有所改变。
在他们的眼里,我们似乎永远是天真的孩子,总需要他们担心和挂念。他们总会不厌其烦地叮咛着:天冷要记得穿厚些、出门要看清马路再走、晚上睡觉前记得把门窗关好、教育孩子不要打骂、别熬夜注意休息……我们听得都有些烦了,他们却始终乐此不疲。
也许是因为太爱我们,父母总是希望以他们的人生阅历作为指引,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少碰壁、少走弯路、少受伤害,他们时时处处都在为我们着想,事事都为我们操心。
记得一位作家曾在文章里写她的父母:每次回国和父母同住,吃鱼的时候母亲怕自己被刺卡住,穿衣服的时候母亲在一旁指点。单独上街的时候,母亲总追出来,一再嘱咐:红灯要停步,绿灯才可以过马路,不要忘了,不然很危险的!当时的她,总是一边顶嘴一边跑着逃掉。可是当她真的在红灯下停住的时候,想起母亲的那些唠叨,竟忍不住流下眼泪。
我的父母也不例外,不管是回到家还是在电话中,母亲从穿衣吃饭到为人处世,事无巨细地说个没完。有时候我听烦了,没好气地对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而她却依然故我。
记得在外上学时,每次回去,母亲都会叮嘱我说:在学校要尊重师长,要与同学和睦相处,不懂的、不会的要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们,成绩好了不要骄傲,也不要和同学攀比,下了晚自习要和同学结伴回宿舍……
后来,我工作了,结婚了,母亲还是会不时打来电话,一遍遍地叮咛:要踏踏实实工作,别眼高手低,大人别因为孩子闹矛盾而生气,别总让孩子学这学那,该玩的时候就让她玩。
有一次,那是早上五点多钟,母亲突然打来电话来问这问那,被扰了清梦的我,不禁向母亲抱怨起来,语气也不大好。
母亲向我解释,她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心里非常不踏实,可又怕打扰我,一直忍到天亮,才把电话打了过来。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不禁为自己刚才责备的语气和话语而愧疚。
已是花甲之年的母亲,在夜里辗转难眠,担忧着身在异乡的我,早早打来电话,只是因为那一个虚无缥缈的梦。依依不舍地挂断电话,回味着母亲的絮叨,我的双眼早已湿润。
这些看似细微而又无处不在的唠叨,正是因为浸润了父母的呵护与牵挂,一字一句缓缓流进心田,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我愿做父母心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时刻享受他们的唠叨,因为那些唠叨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直入心底,无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