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3 千多年以前,由所罗门所建造供奉“十诫”法柜的圣殿,圣殿曾先后被巴比伦和罗马人摧毁,现在唯一仅存的只有这段160英尺长的外墙残垣,这就是哭墙。哭墙看上去与一般的石墙并无太大区别,却早已经成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
其实,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一路走来都有自己值得感动到哭泣的故事,艰难、喜悦、彷徨、执着…… 都在每个人心底镌刻下了印记,那是大家一起走过的见证。所以我想我们每一个企业其实都需这么一面哭墙,让之成为企业的精神标签,文化基石。但遗憾的是,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还是老板个人喜好、雷同的名言警句,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写在宣传册上的,即便很多自认为企业文化已经做得很好的企业,笔者依然认为他们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只不过是一个精神契约而已,契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遵守,但并不牢靠,真正牢靠的企业文化根基是共同信仰。
企业的共同信仰不是企业家个人或某个团队的信仰,也不是价值观、信念、愿景、理念、战略目标或定位,这是企业全部或大部分人发自内心、不会轻易动摇的、能引导自身行为的精神力量,就像昆德在《公司宗教》一书中所描述的一样“这是一种能够和谐地将共同的相互关联的理解和认识贯穿于公司内部和外部市场的宗教”。
作为企业家,可曾试想过假如有一天您的企业倒掉了什么也没剩下,还有多少人会追随您重头再来?无疑共同信仰是企业力量的源泉,但企业共同信仰的建立和坚守却并不容易。
首先,企业共同信仰的建立是需要一个系统的。企业共同信仰我认为至少包含了这样三个内容:企业经营的哲学、企业经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价值的意义。其次,企业共同信仰的建立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最后,企业共同信仰的建立与坚守是非常难的,需要长期的努力。
企业共同信仰要真正转化为战斗力与凝聚力需要不断地“布道”,首先要做到深信不疑,继而坚定不移地执行。务虚的文字和标语是根本不可能铸造公司信仰的。同时整个企业的行为、制度、思想也应该跟随着进行调整和进化,共享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