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服装市场,是被一个个品牌分割充分的品牌竞争市场。并购品牌,应该是服装企业不断扩张市场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如果合并不能互相审视各自的利弊,提升对方的属性,一定是1+1小于2的结果,甚至反而会削弱品牌的价值。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董事长张庆认为,中国服装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通过多元化经营,寻求资本的增值,当时的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同质化严重;而如今,在国际快时尚品牌和电商化冲击的背景下,本土服装企业的并购初露端倪,但是面临的更严峻问题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向左走,就要坚守核心定位,从原创设计产业链的高端切入,由本土原创设计主导,比如这两年流行的新国货、中式风格的设计路线,但这种做法显然比较难,不是每家企业都做得到的;向右走,就要寻找价值链整合上游供应链、渠道互补方面的机会,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获得集中度的提升,于是并购就是一个新开始。
“但是纯粹的资本整合也解决不了服装行业的根本问题,如果中国的服装品牌不能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升精细化管理,这种并购就不能实现1+1大于2的目的。”张庆说。
在国际市场中,LVMH、历峰、古驰集团都是并购的高手,成功地将众多品牌并入集团旗下,并保持了各自品牌的健康发展。然而,在中国,企业的并购却艰难重重,这同其他行业,尤其是其他生产型行业有很大的不同。
“在服装行业,企业最大的资产不是工厂也不是店铺,而是品牌——一个各有特色和基因的品牌。服装企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品牌原生动力受到文化的影响更大,产品原生动力则具有更大的差异性,这将耗费企业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安杰智扬创始人、服装营销专家安杰表示。
事实上,无论资本来自行业内还是行业外,服装企业的个性化特征还是非常关键。而这个个性化,必然包含了企业发展到底“原生动力”在哪里,如何调整,才能做到1+1大于2。“这不是资本本身能解决的,他需要的是适合行业特征的战略,这个战略,不仅仅是要怎么做,更是找谁做的问题。”安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