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鲁迅爱喝玉露 “雁金茶”

□ 曹建南

雁金茶的包装和汤色。

    鲁迅生命的最后十年是在上海度过的。鲁迅于1927年10月3日由广州到上海,5日便去位于北四川路魏盛里的内山书店“买书四种四本”。鲁迅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两天前的日记还有“往内山书店”漫谈的记载。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在上海的十年就是经常在内山书店喝茶、漫谈的十年。

    许广平在《内山完造先生》中回忆说:“因为居住的近便,鲁迅每每散步似地就到了魏盛里了。内山书店特辟一片地方,设了茶座,为留客人偶叙之所。这设备为一般书店所没有,是很便于联络感情、交接朋友的。以后鲁迅乐于利用这一设备,几乎时常地去,从此每去必座谈。”书店里的一张有靠背的藤椅,是鲁迅的专座,鲁迅“时常地”坐在这藤椅上,喝着茶和内山老板及其他朋友们漫谈文艺,评说世事。

    常在内山书店的文化漫谈会喝茶、漫谈的鲁迅,对书店的茶一定是非常喜欢、久喝不厌的。否则,喝厌了也就不会“乐于利用”内山书店的茶座而“几乎时常地去”了。

    那么,鲁迅在内山书店喝的是什么茶呢?据内山说,他在店里给人喝的茶是来自京都宇治的茶庄“山政”的老板小山先生特别精选的“不含生意人铜臭味”的“雁金茶”,他自己爱喝,鲁迅也很爱喝。内山在《增田涉〈鲁迅的印象〉跋》中写道:“谁都说内山书店的茶好喝,鲁迅先生也很喜欢喝。”内山所说的“雁金茶”,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茶梗。日本人一般把茶梗叫做“茎茶”,只有京都、奈良一带的人称之为“かりがね”,读做“karigane”,汉字写作“雁金”。大概是为了让名称带有些诗意,也有人写作“雁が音”,意谓“大雁之音”,读音不变。

    内山还写道:“有一次,一个对日本的事一无所知的中国人来到书店,喝了这种茶问我,这种茶里是否掺入了精制面粉。在一旁的鲁迅听了,亲切地给他说明了日本玉露茶的情况。解释得非常详细。我这才知道先生为什么喜欢喝这种茶的原因。”根据这段叙述可知,内山书店的雁金茶是日本顶级茶叶玉露的茶梗,怪不得大家都说好喝。

    鲁迅在内山书店喝的是玉露的茶梗这一事实,还有奥田杏花的回忆可作佐证。奥田杏花是位医生,也是内山书店漫谈会的常客,和鲁迅非常熟悉,就是他给鲁迅做了遗容的石膏面模。据奥田回忆,1936年10月17日傍晚,他偶然看见鲁迅“飘飘然像风也似地进了内山书店”,于是就跟进去,和鲁迅等人漫谈了一会儿。奥田把那天漫谈的情景写成《死前二日的鲁迅》一文,发表于1936年11月8日出版的《周刊朝日》上,文中说:“其间,热情的内山夫人不断给我们斟上从宇治邮寄来的叫做‘玉露之骨’的茶。”奥田说的“玉露之骨”,指的就是玉露茶的茶梗。

    我们知道,玉露是日本最高档的茶叶,不仅价格昂贵,沏泡方法也很有讲究,尤其是泡茶的水温不好掌握。玉露的茶梗“雁金”则不一样。喝起来有玉露的口感,但因为是茶梗,价格会便宜很多,泡茶时水温高一点也无妨。因此,价廉物美且沏泡简便的雁金茶特别适合于人数众多、沏泡次数频繁的内山书店文化漫谈会。

    内山书店的文化漫谈会是旧上海中日交流的文化沙龙,除鲁迅外,还有如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欧阳予倩,谷崎润一郎、冢本助太郎、升屋治三郎等中日著名的文化人士都参加过书店的漫谈,品尝过来自宇治的玉露雁金茶。原来这“不含生意人铜臭味”的雁金茶还为中日文化交流做过贡献呢。

    山政茶庄创建于1861年,是位于京都宇治小仓村的百年老字号茶企业。据了解,给上海内山书店邮寄茶叶的是山政茶庄的第三代老板小山政次郎。小山家和内山老板的夫人美喜的娘家是近邻,两家相距仅100来米,大概是由于这层关系,山政茶庄的玉露雁金茶才成为内山书店用以飨客的茶品。山政茶庄是一家锐意创新的茶叶企业,1929年便率先建设了具有茶叶冷藏设备的抹茶工厂,1933年,山政茶庄的茶叶获得芝加哥世博会金牌,同年向美国、中国出口茶叶。茶庄现名“山政小山园”,其第四代老板小山洋一曾任京都府茶叶协同组合理事长,并于1998年荣获日本内阁府颁发的“黄绶褒章”。黄绶褒章是授予对业务精益求精、堪为国民楷模者的国家级荣誉,大概类似于我国的全国劳模。然而,山政茶庄的玉露雁金茶曾受到鲁迅的喜爱和内山书店谈客们称赞的美谈,却是鲜为人知的逸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