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3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食品安全关键还在落实
从两会听保障食品安全最强音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三个“最严”,体现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但也反映出政府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参加两会的代表纷纷表示,抓好食品安全,关键在落实。

    现状:四重障碍影响食品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刘佩智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待仍有差距,“舌尖上的安全”形势好转仍有四重障碍。

    一是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人均消费量巨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易发。二是产业,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普遍规模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多、小、散、乱的基本特征仍旧突出,隐患多、监管难。三是制度规范,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秩序有待完善,道德失范、诚信缺乏问题比较突出。

    制度:法律体系亟待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说,近些年国家已越来越认识到需要构建机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建议提高食品安全违法的处罚力度。

    去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送审稿从落实监管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成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落实、创新监管机制方式、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六个方面做修改补充。

    在今年两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表示,《食品安全法》草案很快将提交国务院讨论。他说:“《食品安全法》正在修改。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草案可以很快提交国务院讨论,之后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次修订,加大了惩罚力度,赢得了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包括去年两高专门做的司法解释,也都运用到了草案中。”

    为了体现“严惩”,张勇说,会有死刑。他说:“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行为,虽然现在还没有死刑判例,但是已有死缓判例。”

    源头:减少农残势在必行

    要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体系,对源头的把控必不可少。近年来,“毒生姜”、“镉大米”等与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武表示,近几年食品安全总体形势好转,但隐患不容轻视。在生产方面,粮食、蔬菜主要面临农田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原菌威胁,根源是土地污染和水污染问题,肉类、水产品主要是抗生素残留问题。

    对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问题,李武说,目前我国种植业生产的基础规模小、作物栽培方法传统,大部分农作物混合种植,客观上容易导致农药的使用混乱,监管起来很麻烦。“今后大力发展规模化生产,由小规模种植变成大规模种植,在规范化管理下,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就会越来越好。”

    李武还指出,农田存在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病原菌,因此农田作物超标主要与大环境的污染密切相关;而肉类、水产品则主要是抗生素残留,人为因素多一些。监管应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技检测手段。

    治理:土地污染刻不容缓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时有发生,所以不能过于乐观。”他说,农业部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工作,开始搞试点。对土壤监测普查,研究污染和作物的残留有什么正相关的关系,划定重度、轻度和中度三种污染,分情况加以治理。

    韩长赋表示,“政府部门有责任让人民群众吃好、吃安全、吃得放心。百分之一的问题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决。这要经过长期奋斗。一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和养殖,二是加强执法和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何丕洁表示,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基本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但现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在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越来越多地被占用。二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和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必须守住耕地红线,还必须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紧密结合。

    何丕洁建议:一是实施健康土地工程。对我国耕地进行“体检”,编制耕地健康保护与土质提升规划,建设生态粮仓确保粮食主产区的耕地不受污染。二是推进洁净水源工程建设。延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范围,下大力气开展重污染河流和重点水功能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三是推进农业的绿色生产。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覆盖各类市场、各个环节的监管网络,不断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保障:建立立体监管防护网络

    为了全方位、根本性地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很多代表委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建立立体防护网络。

    全国政协委员、律师刘红宇建议,要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基金,让受害人第一时间得到赔付,同时可以聘请食品安全专业人员,让他们进入食品生产一线去了解问题。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例如建立神秘顾客制度,让食品监管如影随形。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马光瑜建议,加大监管信息公开力度,通过公开不良记录,给予失信企业除行政处罚之外的社会道义处罚,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董事长雷菊芳建议通过公众媒体加大对药食兼用食品的科普教育,引导消费者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辨别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杨莉说,有机食品是未来食品发展的趋势,但是在目前的有机食品认证环节中,有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和做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应该加大对有机食品认证的监管力度,让老百姓真正吃上有机食品。 

(大 山)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