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浙江农资集团及浙江日报在嘉善开展了惠农活动。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和省农业厅的农技专家们走访田间地头,向当地农户讲技术、解难题,并送上农资商品。
好品质决定好价钱
3月10日上午9时,嘉善天品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全林已早早等在门口。合作社以生产番茄为主,一季亩产值约1万元,但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已经占到总投入的40%。为提高经济效益,今年他们首次尝试了甜瓜、芦笋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却遭遇了不少新问题。
浙江大学教授寿森炎解答了他们的疑惑:不同作物都有自己生长的“小环境”,甜瓜相对耐旱,但不耐寒。“水分不要这么多,不浇水都可以,但温度要高些,夜间温度也要控制在10℃以上,最低不能低于5℃。可以适当加0.2%磷酸二氢钾,醋和白糖也混合着喷洒。”针对芦笋,寿教授建议使用留母茎技术,每株只留下2到3根小指粗细的嫩茎生长。“细的营养成分一样,但商品性就受影响,不要贪多,提升品质才能卖出好价钱。”寿教授说。
化肥农药合理用
因为雨水多、气温低,今年部分蔬菜发育受到影响。在番茄大棚,一档挂果明显,二、三档却有点跟不上趟。“二、三档是番茄养分供应最多的时候,挂果要结牢。”寿教授说,除了要留意不让秧苗徒长,更要注意科学使用点花激素和化肥。
“‘化肥施得越多作物就能长得越好’是个大误区。”农资800接线专家钱觉寿说,重要的是要注意合理平衡使用。“要了解作物习性,施用高养分均衡、易吸收的复合肥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不要为了省人工,一次性施过多基肥。现在我们很多土壤都要变成磷肥土了,但作物所需的磷压根没有那么多。”
舌尖安全须把关
嘉善利丰黄桃专业合作社的张加飞说,合作社200多亩黄桃果树生了流胶病,专家推断应该是“产能过剩”造成的早衰,“要适当疏果,控制产量,现在我们不能光讲产量,要讲质量才能打响名气。”
专家团团长章强华说:“现在好的杀菌剂毒性甚至比食盐的毒性还要低,但你们要是不注意用量,还是容易超标。”他说,近两年,农作物的检测中超标前两位都是杀菌剂,用量是其一,其二则要注意每种农药标注的安全期,在采收期前算好时间,控制农药残留。
“我还要提醒农户,作物安全生长不光要靠农药,环境清洁也很重要。”章强华说,他注意到大棚周边现在还堆着很多番茄的秸秆,这里面可能有越冬孢子,容易对现在的作物造成污染,最好移到固定的地方集中处理,还能做成有机肥。
据了解,今年春耕,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计划举办支农惠农送服务专场活动上百场,并向种粮大户赠送和优惠供应化肥等,投入金额500多万元。
(祝梅 陈江 金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