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3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叶进口势猛 加工包装快进
——探究俄罗斯茶叶市场走势
霍尚一 柳新华

颇具特色的俄罗斯茶包装。

  饮茶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饮茶习惯可追溯到17世纪。到了20世纪初,俄罗斯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俄罗斯的茶叶产地集中于阿迪格地区(Adygeya,其是俄罗斯南部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一部分),以及阿德勒(Adler)和索契(Sochi)。索契是俄罗斯唯一生产叶片茶并进行初加工的地方,在这里共有6家茶叶生产企业,2007年索契仅收获600吨茶叶。因此,俄罗斯茶叶需求几乎完全依靠进口。目前,俄罗斯是茶叶进口大国,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茶叶消费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开拓潜力巨大的俄罗斯茶叶市场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俄罗斯茶叶贸易的发展变化

  2001年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俄罗斯茶叶进口需求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贸易自由化大大改变了俄罗斯茶叶的进口来源国。前苏联解体前,俄罗斯主要从印度和中国进口茶叶。在1991年的茶叶总进口中,印度和中国分别占到市场份额的64.2%和21.3%。

  前苏联解体后,印度仍然是俄罗斯茶叶的主要供应国,但后来印度茶叶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大幅度下降,而斯里兰卡的市场份额则直线上升。2002年印度失去了俄罗斯茶叶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究其原因是2001年俄罗斯取消了几项印度优惠茶叶关税。之前,在1994年两国政府签订了一项对印度在俄罗斯茶叶市场份额影响重大的协议,根据此协议,印度通过向俄罗斯提供茶叶来免除债务,该协议豁免自印度进口茶叶18%的增值税。另外,印度茶叶对俄罗斯出口的下降还由于俄罗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俄罗斯消费者偏好品质较好的斯里兰卡茶叶。目前斯里兰卡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当然俄罗斯也从欧洲进口部分茶叶,主要是进口德国和英国拼配而成的茶叶。

  俄罗斯茶叶进口以红茶为主,90%的茶叶进口为红茶。但随着绿茶营养保健功能的宣传,俄罗斯绿茶进口快速增长。俄罗斯红茶进口主要来源于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四国,中国是俄罗斯绿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其次为斯里兰卡和德国。

  俄罗斯茶叶贸易政策

  俄罗斯的进口茶叶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国外公司在俄罗斯经加工和包装后继续使用自有品牌,如英国的LIPTON和AHMAD、斯里兰卡公司的DILMAH和HYLEY茶等;另一类是俄罗斯公司应用外国茶叶原料,自己开发的茶叶品牌,最有代表性的是MAY(五月)茶,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开发的俄罗斯特色茶叶。

  尽管俄罗斯茶叶产量很少,但仍然极为重视和发展本国的茶叶加工和包装业。在向市场经济国家的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基本上进口散装茶叶,95%的茶叶是在俄罗斯境内完成包装的。1992年以后,政府不再控制茶叶进口权,私人开始获准从事茶叶进口。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成品包装茶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俄罗斯还从中国、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成品包装茶叶。进口茶叶的大量涌入使俄罗斯茶叶加工企业陷入了困境,国产茶产业逐渐被挤出了市场。

  1997年俄罗斯成立了茶叶协会(现在的茶叶与咖啡协会),该会由俄罗斯所有的主要茶企业代表组成,旨在维护企业利益,协调企业经营和市场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俄罗斯茶叶协会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推销、广告宣传、加工、运输、报关、检验等;制定新的茶叶质量标准、市场准入、管理和发放许可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叶展销活动;设立茶叶科研机构;推动或组织俄罗斯和茶叶出口国的技术合作并促进双边茶叶贸易。

  为保护国内茶叶拼配和包装企业,根据茶叶协会的建议,俄罗斯于1997年6月,大大提高了对袋泡茶的进口关税,为到岸价的23%,并且不少于0.4欧元/kg,而散茶关税还是维持在8%。2003年俄罗斯又将袋泡茶的最低进口关税提高了1倍,增长到0.8欧元/kg;2007年俄罗斯对原料茶进口实施零关税。对原料茶和包装茶实施差异化进口关税政策促使进口散装茶,然后再在俄罗斯境内进行二次加工和包装,这导致了进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使散装茶的进口份额从1998年的30%增长至2007年的80%。

  俄罗斯茶叶加工业快速发展

  在散装茶进口比例快速增长的同时,俄罗斯茶叶加工和包装企业也迅速发展。在前苏联时期茶叶的生产、加工和内外贸均由国家控制。分装企业90%以上集中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州,莫斯科尤其是茶叶加工、贸易中心,约有80%以上的茶叶从莫斯科销往全国各地。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茶叶市场完全实行自由经营。目前存在约200个大小不同,包括私人公司,联合股份公司,合资企业。俄罗斯茶叶进口公司非常热衷于设立自己的茶叶包装厂。

  现主导俄罗斯茶叶市场的5家企业为ORIMI、联合利华、MAY、AHMAD和GRAND贸易公司,上述公司占领了俄罗斯茶叶消费市场65%的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常以拍卖的形式,从斯里兰卡、印度、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等产茶国购买原料茶,进行加工和包装后,以公司自有品牌销售到俄罗斯各地。ORIMI贸易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圣彼得堡,该公司进口原料茶,经加工和包装后以“Princess Noori”、“Princess Gita”、“Princess Dandy”、“Princess Java”的商标销售到俄罗斯各地,由于其产品质量优异,而价格又较为合理,在俄罗斯茶叶市场的占有率高达30%。2001年ORIMI贸易公司在圣彼得堡地区投产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生产线,以扩大茶叶加工规模。MAY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进口袋泡茶的企业,该公司生产50个商标的各种小包装茶叶,在俄罗斯茶叶市场的占有率达20%。此外,MAY和AMHAD公司先后在莫斯科地区开设茶叶包装厂。2005年总部位于英国的PREMIER BRANDS公司也在莫斯科建立茶叶包装厂,将自斯里兰卡进口的原料茶经包装后,以ROYFORD的品牌销售到俄罗斯各地。

  中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

  近年来,中国茶叶对俄罗斯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绿茶和红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变化特征。自2000年开始,中国绿茶对俄罗斯出口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绿茶出口额从2000年的135万美元增长至2522万美元;红茶的出口贸易则波动较大,发展较为缓慢,出口额仅从2004年的608万美元增长至957万美元。相应的,绿茶和红茶在俄罗斯茶叶出口结构中的比例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中国绿茶的出口份额从1996年的12.9%增长至72.5%;而红茶的出口份额则从1996年的87.1%下降至27.5%。

  但总体上看,中国绿茶和红茶出口价格表现出较为低廉的特征。据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小包装绿茶出口单价为5.16美元/kg,世界进口绿茶平均单价为5.27美元/kg。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大包装绿茶出口价格为2美元/kg,也低于世界平均单价。

  在大包装红茶出口方面,中国的出口价格仅为1.75美元/kg,而俄罗斯自世界进口的平均单价为2.39元/kg,斯里兰卡、印度和肯尼亚的出口价格都高于中国。但中国小包装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价格较高,为8.29元/kg,同年世界进口平均价格为4.65元/kg。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低廉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出口到俄罗斯市场的茶叶以散装原料茶为主,到俄罗斯再由当地经销商或贸易商加工贴牌,很难在俄罗斯拥有品牌茶叶,只能以低廉的价格进行出口。

  对策建议

  针对于中国茶叶向俄罗斯的出口,笔者有如下提议:

  第一,进一步发挥中国绿茶的比较优势。中国在绿茶的生产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中国十大名茶中,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都匀毛尖都是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俄罗斯消费者逐渐青睐绿茶,绿茶进口在俄罗斯茶叶进口中呈现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中国应加大对俄罗斯消费者绿茶功能的宣传力度,扩大中国绿茶对俄罗斯的出口。

  第二,利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实施中国茶叶的品牌营销。地理标志是用于商品上的具有特殊地理来源和与原产地相关的品质或声誉的标记。茶叶因生产地域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非常适合采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以西湖龙井为例,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利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能显著地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印度为例,1999年印度的大吉岭茶获得地理标准保护,印度政府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使得大吉岭茶享誉世界,不仅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大大增强了印度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虽已有58种,但真正能有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却很少,而且在实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法律、法规不协调,多方利益冲突,多头管理等不和谐等现象极其普遍。中国应借鉴印度大吉岭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经验,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严防其他茶叶企业的“搭便车”现象,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