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参赞:中国配额数量决定巴西棉出口量
本报讯 近日,美国驻巴西农业参赞发布了关于本年度以及下年度的巴西棉生产以及消费形势,同时表示,2014/2015年度巴西棉出口量预计为80.6万吨,但这个预测的前提是中国发放足够的进口棉配额。
关于产量。2013/2014年度巴西棉产量预计为156.8万吨,同比增长20%,比USDA预测低4.4万吨,主要原因是戈亚斯州2月下旬的旱情致使单产受损。不过,新棉质量有望因雨水的浇灌而提高。长期以来,巴西致力于提高棉花质量来吸引客户。本年度巴西棉种植面积预计为1650万亩,同比增长20%,玉米价格下跌让更多的种植者选择种植棉花。2014/2015年度,巴西棉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950万亩,同比增长18%,棉花产量预计为182.9万吨,同比增长17%。尽管转基因棉籽广泛使用,但单产预计低于过去几年平均水平。
关于消费。2013/2014年度巴西棉消费量预计为89.3万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进口服装正在挤占巴西的国内产品市场份额,但今年世界杯足球赛以及2016年夏季奥运会在接待方面的投入基本抵消掉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的萎缩份额。作为全球第五大纺织品生产国,巴西的纺织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除此之外,棉花价格反弹到100美分为人造纤维的介入提供了机会。原来巴西纺织生产配棉比例能达到60%,高于全球35%的平均水平。然而,巴西纺织品和服装协会(ABIT)预计,过去12年,巴西服装生产过程中配棉比例由60%下降到目前50%。同时,巴西还是全球第二大牛仔布生产国和第三大牛仔布消费国,而最近几年棉花价格的巨大波动导致巴西纺织品产能下滑了至少15%。
关于出口。2013/2014年度巴西棉出口量预计为45.7万吨,同比减少51%,一方面是是2012/2013年度产量下滑,另一方面是棉花质量不够稳定导致巴西棉出口受阻。虽然巴西利亚尔不断贬值让巴西棉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但港口的棉花承载和储存能力均限制了巴西棉出口。2014/2015年度巴西棉出口量预计为80.6万吨,主要原因是2013年度棉花产量提高。但这个预测的前提是中国发放足够的进口棉配额。
(棉 信)
现货市场资源寥寥可数 纺企依赖外棉积习难改
本报讯 截至3月21日,2013年度临时收储累计成交622万吨,实际累计成交619.9万吨。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2013年度全国棉花总产量667.8万吨,如果将3月底前尚待入储的棉花计算在内(至少3万吨),2013年度可流入现货市场的棉花资源寥寥可数。
随着大量的棉花收入国储库,外棉成为纺织企业采购的焦点。近三年,大中型企业能够生存、产品结构转型能够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能够拿到棉花进口配额,不论1%关税内配额,还是滑准关税和加工贸易棉花进口配额,与中小棉纺厂竞争有很大优势,这一点从2012、2013年虽然棉纺厂、棉花进口商、贸易商都在喊“加工贸易配额不好用或不能用”,但最后年底统计加工配额的使用率也近100%便可以看出。
从外棉进口情况来看,印度棉占据中国的市场份额得到巩固和扩大,而澳棉也大有取代美棉之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澳棉在长度、强力、可纺性、一致性等方面较美棉好,而且亏重小、回潮率相对较低,虽然价格较美棉稍高,但折算综合成本并不比美棉EMOT、C/A高;另一方面,随着印度棉花品种改良,产量不断提升,S—6、MCU5以及J34等皮棉品质可得到明显改善,纺50S以下普梳、精梳纱产生的问题较少,印度棉已可代替部分EMOT SM级美棉,况且印度棉在长度、强力等指标方面并不比美棉差太多,因此可以预见,2014年印度棉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比例不仅不会下降,还有希望上升,中国正逐渐摆脱对美棉的依赖。
据中国棉花网记者了解,目前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地棉纺织企业的原料库存来看,普遍偏低且差距较大,基本在10—60天,个别中小型纱厂甚至随用随买,库存仅一周左右,但各厂似乎并不着急采购,而是等待国家政策。市场人士分析,目前中国棉纺织企业的单月棉花消费能力或已降至60万吨以下,全年棉花实际消费量预计在600—650万吨之间。
(棉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