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一季度外贸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6.1%;进口2.9万亿元,下降1.2%;贸易顺差1028.3亿元,收窄60.9%。分析认为,一季度进出口双双下滑,稳增长目标将倒逼外贸政策“微调”。据报道,相关部门制定的稳增长一揽子措施已上报高层,在已上报的措施中,除加快金融改革、稳定进出口、加快项目审批等一系列措施外,还把推广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大着力点。此次出口退税政策酝酿加码主要针对国内调结构、转方式企业,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
出口退税惠及范围或扩大
相关人士表示,此轮稳增长措施中或涉及出口退税政策推广问题,例如将出口退税扩大至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领域。扩大出口退税政策适用范围的实质是拉动需求、稳定出口。
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大力度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由于各地对进口试点的呼声很高,希望开展进口试点,相关部门正进行调查研究。此外,还将加大科技支持和保障,加快推动电子口岸平台与电商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的联网信息共享。
中国作为兼有跨境电子商务生产和消费两大市场的国家,2008年以来,跨境电子商务年均复合增长均在40%左右。据iResearch估计,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额约为3.1万亿元,2008年至201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1.1%,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逐年提高。目前,中国跨境电商贸易仍以出口为主,占比超过80%,但进口贸易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市场采购贸易,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北京、新疆等沿海和内陆边境地区的专业市场,其中义乌市场最具代表性。义乌试行“旅游购物商品”监管方式和商品简化归类政策,国家质检总局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商品检验监管办法等,较好地拓展了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发展的空间。
由于市场采购贸易参与主体灵活多样、交易成本低廉,采购商能在较短时间内采购大量不同的商品。此外,市场采购贸易融合了内贸、外贸两个环节。因此,在市场采购贸易推广出口退税既有利于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又有利于拉动国内消费。
但相关人士称,市场采购贸易实施出口退税首先需要进行试点,未来是逐步推广还是全面推开尚待讨论。
外贸综合服务商或迎利好
消息称,海关总署携深圳、杭州、青岛海关及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日前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拟制定新的管理办法,以支持外贸综合服务贸易商发展。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将于近期出台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商管理办法,并在税收等方面对外贸综合服务商给予支持,以稳定出口。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稳定出口,相关部门或对加工贸易目录进行适度调整。根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双双下降,尤其是加工贸易出现明显下滑。
业内人士坦言,加工贸易是出口贸易带动就业的主要贸易方式。但一季度加工贸易出现大幅下滑,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考虑到稳出口与稳就业、稳增长间的关系,相关部门可能将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适度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推进珠三角示范区和苏州、东莞先行先试。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单一窗口”。
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以限制低层次加工贸易,不断优化加工贸易商品结构,降低能耗、保护环境。2010年9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再次进行调整:将包括部分品种的多晶硅、玻璃和钢坯等44个十位商品编码增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修订后的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进一步简化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流程,重新明确和统一保税监管执法要求,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摘编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