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4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企积极并犹豫着 农民渴望并观望着
土地流转缘何难以顺风顺水?

本报首席记者 米雅娜

    破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问题,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是一条途径,而土地流转被认为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鼓励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土地流转在各地呈破竹之势,但是在流转率逐年提高的背后,土地流转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长远来看将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

    有地不想转

    想转没有主

    浙江省台州市万林杜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娄万品为了土地流转的事有些犯难。因为在几个成片的合作社基地里,中间总有几家农户不愿意把地流转给合作社。“土地流转本来就是自愿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强迫农户,所以遇上这种事情我们也没有办法。”娄万品表示:“双方的分歧主要是价格谈不拢,比如周边的一亩地流转价格都是每年1000元,但是有些农户就非得要1500元。”“总有人不愿意流转。”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也表示,“这会对规模经营有影响,影响经营企业统一播种、除草、收获各个环节。主要是个人原因,有的嫌补偿不够,有的纯粹是喜欢自己种地,宁肯地荒着也不流转。”

    不愿意流转,并不只价格这单一因素。李广荣是北京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之一,对合作社的社员不愿意流转土地有着深刻的体会。她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跟社员签订了统一的收种合同,如果土地在自己手里,那就是给自己干,干活积极性也高、效率也高。北京的农民一般都在家门口打工,种地一年下来,总共在田里的劳动时间不超过10天,啥事也不耽误。最主要的是大家对土地价值的认识在提高,都觉得地放在自己手里放心、安心,所以流转的积极性不高。”

    在全国很多地方,因为农民对土地强烈的归属感导致流转难并非个例。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村曾经是一个土地撂荒严重的村落,因为该镇的经编产业发达,多数农民已经无暇顾及土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提出加快土地流转的口号。“但是真流转时很难,当时有个合作社发展得很好,我们都很希望这个合作社能对村里的土地进行统一植保,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但是因为这个合作社是外地人办的,村里人没有安全感,不放心,流转阻力很大,后来转给了我们村培养起来的一个合作社。”尹家圩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边是农民不愿意流转制约农企的发展,一边是农民想流转找不到企业,冰火并存。从四川广元来京务工的老蒋表示:“在我们老家现在从事农业都是留守老人,他们就是在家里看看房子,种种地。但是由于老人劳动能力有限,种地收入实在太少了,所以很多地撂荒。为了避免撂荒长草,我们还得求着别人种自己的地,还得倒贴给人家钱。我们特别希望能有企业来流转我们的土地,但是没有人来流转啊!”

    农民不受益

    企业难获利

    “一方面农民离不开土地,觉得会失去依赖,不放心将土地流转给别人;另一方面,企业也不敢放开手脚流转。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科学透明的流转交易规则,导致双方的利益无法保障。”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林印孙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对土地流转难问题作出了解释。

    “目前,土地流转是一种没有交易规则的交易,双方都有所顾虑,不能彼此信任。”对此,江西省宜春市市长蒋斌也表示,流转难首先是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目前缺乏物权属性,当前的法律、政策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贷款,专业大户贷款困难,制约了利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其次,土地流转期限束缚了专业大户的发展手脚,大户担心所流转的土地到期后会发生调整,不愿也不敢在农机购置、稻场、库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上投入过多资金,导致生产能力在低水平徘徊。由于这些原因,尽管中央关于鼓励、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已经出台了很多,但是现状仍然是企业犹豫着、农民渴望着,企业的积极与农民的观望并存。

    “破解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和交易规则,让农民在充分了解市场和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自由选择。这样才能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林印孙表示。此外,有专家表示,由于集体土地管理手段落后,多数乡镇和村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地流转信息管理、登记和备案制度,有需求的经营主体找不到有形市场流转土地、农户找不到市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地流转信息管理制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只有让农民受益,企业才能长远获利,建立在牺牲农民利益基础上的土地流转难以长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也表示,要规避土地流转中的问题:第一,一定要把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放在首位;第二,一定要重视保护18亿亩耕地;第三,保障土地的使用效率,就是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浙江省临海市供销合作社合作指导科科长吴敏智长期从事农民合作社工作,对于土地流转他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表示:“工商资本到农村本来有一些很好的项目,但是有时候会受到农民的阻拦。究其原因在于这些资本没有形成让农民利益共享的机制。首先要有好的项目,能形成带动效应,促进周边这个产业的发展,这样即使农民开始不理解,看到效益之后,观念也会慢慢转变。有些合作社在流转土地后,农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会有几份收益。不管是合作社还是企业,如果只顾自己发展,不管不顾农民利益,这样土地流转将会越来越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