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5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进口糖大量涌入 “甜蜜产业”受冲击


 

    4月25-26日,2014年食糖形势分析会议暨中国糖业经济发展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各地糖业协会和企业纷纷表示,进口糖对目前国内的糖业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让原本陷入窘境的国内糖业雪上加霜。

    差价过大

    进口影响国内糖企发展

    资料显示,2012/2013年制糖期,纽约原糖价格从期初的每磅22美分持续下行,最低跌破过每磅16美分,巨大的差价使得我国食糖进口量不断攀升,同期达366万吨,其中2013年9月进口量创下月度历史新高,当月进口超过59万吨。而进入2014年,这种态势有增无减。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有关人士介绍,今年前3个月我国进口食糖84万吨,增幅达63%,3月份增幅达到100%。

    巨大的食糖进口量使国内糖业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糖业协会消息显示,目前大部分制糖的企业食糖销售价格都被迫在成本线下运行。2012/2013年制糖期,我国制糖业出现近十几年不遇的亏损局面,整个制糖期全国制糖企业亏损31亿元。进入2013/2014年制糖期以来,国内食糖价格从过去每吨7000多元一直跌到4000多元。海南省糖业协会秘书长李京说,目前国内糖市受进口糖影响严重,持续低迷,海南省制糖企业2013/2014年制糖期预计将亏损1.5亿元左右,连续三年严重亏损,前景一片迷茫。云南省糖业协会理事长邓毅表示,按照目前价格水平,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预计本榨季亏损将达到22亿元以上。

    质低价高 

    国内食糖生产亟待改革

    专家指出,进口食糖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国产食糖成本价格远高于国际糖价。中国糖料生产目前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态,生产条件和机械化水平严重落后,生产过程科技含量不高,且生产经营方式不合理,粗放为主集约化程度低,加工成本居高不下,产糖大省广西深耕深松的面积仅占25%左右,机械收割几乎为零,而巴西机械化收获率为50%,相差较大。另外,我国占制糖成本70%的糖料生产成本价格比世界主要产糖国巴西、印度、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均高出一倍。以巴西为例,巴西制糖成本每磅只有18美分,每吨约合人民币2500元,不到中国制糖成本的50%。下行的食糖价格与上升的糖料成本价格导致的成本市价倒挂是近几年国内糖企亏损、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二是国产食糖质量不稳定。由于国内食糖加工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产品品质有较大差异,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用旧工艺生产出来的国产糖常常因为纯度等问题而备受诟病,以出口糖水苹果罐头加工企业为例,使用国产糖经常导致产品色泽发黄、出现沉淀的现象,企业不得不选择使用进口食糖。

    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国内糖业竞争力 

    在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中,食糖品种种类不多,以低性价比的白砂糖为主,高规格高品质的食糖品种较少。因此,我国糖企应该尝试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食糖品质和规格,发展引进新的制糖工艺,积极创新,淘汰落后设备,采用新工艺技术,对压榨、澄清、煮练和分离系统等核心制造部位优先考虑制糖设备替换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处理,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保障我国食糖产业健康发展,相关专家提出建议:一是制定中国食糖产业发展战略,明确食糖产区布局和发展战略,高效运用国家储备手段,保证国内食糖市场平稳运行。同时,加大对国产食糖产业生产环节的补贴和扶持力度,保障糖农利益,维护产业基础。二是建立食糖供求预警机制,在对国内外食糖生产、供求、库存、价格的预测基础上,对进出口进行准确调控,综合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非关税贸易手段调解国内供求关系。同时,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糖农和制糖企业规避风险。三是严厉打击食糖走私等违法行为,防止国际低价糖通过非法途径大量涌入,冲击国内市场。 

    虽然目前进口食糖让国内企业苦不堪言,纷纷呼吁要将廉价的进口糖赶出国门。但长期看,我们必须接受300-500万吨的进口规模,这也是我国生产能力的落后与消费需求增加矛盾下的必然结果。只有经历阵痛才能促进改革,并逐渐引导我国糖业发展创新,重建产业结构,更新工艺技术,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挑战。  

    (本报综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