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浙江工商大学的“五四”运动95周年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学院给排水专业的大四男生金晓林,介绍了团队的科研成果——靠太阳能光电降解近海有机微污染海水制氢的装置及工艺,其中部分内容还拿到了国家专利。
由于近海污染物中有机物污染物比例较高,水中病毒会进入鱼贝类体内,危害其生长发育,或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各种疾病。
“这次研究针对浙江省近海有机微污染海水为载体。”金晓林说,海水中有机物分为很多种,包含了最熟悉的甲醛、醇类。“我们就是想用一套设备,将水中的有机物处理掉。至少,处理过的海水可以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人们可饮用、游泳,鱼贝类可以安全地生活。”
金晓林介绍,在处理近海水质污染的办法时,团队做的事情就是研发一种材料,让光照到这种材料上,与废水进行化学反应,并将污染物变成氢气。解读科研成果时,金晓林用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这一成果,他们是花了近3年的时间才实现。“就是利用光电催化的原理就行了。”
金晓林为什么花费3年?他说,他们有原创性,而且走的是环保风。“别人处理污染海水时,用的是光伏板,这本身是一种污染的产物。基于环保,我们自主研制了新型半导体催化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导电玻璃上制成了光电阳极。整套装置利用太阳能驱动,但无须外加电源。”
(浙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