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5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价连跌三年 棉农信心受挫
——甘肃民勤县棉花种植现状调查
范海瑞

    甘肃省河西走廊种植棉花历史悠久,因其全年日照可达2550小时—3500小时,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平均15℃左右,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区内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棉花病虫害较轻,棉纤维色泽白、纤维细而长且强度较高、水分少、品质上乘,是甘肃省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集中分布在酒泉、张掖、武威三市的敦煌、瓜州、金塔、玉门、高台、临泽、民勤等7县(市),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9.8%,单产居全国前列。

    民勤县是甘肃省棉花的主要产区之一,多年来这里的农民都一直种植棉花,然而记者了解到,今年棉农们却一改往年的种植结构,纷纷放弃种植棉花,而是改种葵花、洋葱等经济作物。棉花价格的连年低迷,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预计今年甘肃省的棉花种植面积将继续缩小。

    棉花价格低迷

    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5月2日,在民勤县红沙梁乡,这里的农户老潘告诉记者:“棉花价格上不去,今年不种棉花,改种葵花、玉米等作物了!”记者了解到,在红沙梁乡的多个村里,这里的农民今年大多都放弃了种植棉花,而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据了解,2011年以来,受市场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棉花产量供大于求,导致棉花价格偏低,库存水平较高,农民种棉收益降低。我国棉花价格自2010年底创下历史新高之后,已经连续3年下跌,棉花价格从2010年的3.4万元/吨以上下降至目前不到2万元/吨。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棉花期末库存1506万吨,消费2318万吨,库存消费比65%;中国棉花期末库存819万吨,库存消费比106%;全球棉花供过于求的格局近两年难以改变。

    据统计,2010—2012年,甘肃省棉花种植面积在70万亩左右,受近年全国棉花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棉花价格降幅较大,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2013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61.1万亩,同比减少11.2万亩,降低15.5%;产量7.1万吨,同比减少1万吨,降低12.3%。

    成本不断上涨

    种棉不如改种粮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棉花种植大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依赖人力进行的小规模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近年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棉花种植成本不断上升。而且补贴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近年来,国家为保护棉农的种植利益和棉花市场平稳发展,制定了棉花临时收储价格制度,在短时间内对稳定棉花生产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中长期来看,对种植和加工各环节作用有限。

    甘肃棉花种植效益同样低迷,据统计,2010年河西地区棉花种植收益在2000元/亩以上,随着棉花价格下跌和各种生产资料、人工费用价格上涨,现亩均收入在600-1000元左右。与种粮相比,种棉花用工多,管护条件要求高,种植补贴较低。与种棉农民相比,种粮农民还可利用闲余时间外出打工,且种粮补贴较稳定、收益较高等,使棉花种植面积降低较大。

    加大扶持力度

    方能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建议,甘肃省应加大棉花种植政策扶持力度,在甘肃省棉花主产区大力实施棉花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范围,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引进,制定扶持政策。稳定棉花种植品种,保证棉花品质的一致性,稳定性,防止棉花品种退化。

    另外,从甘肃省棉花产业的近期和长远考虑,应该设立专项研究经费,加强科研资金投入,增强棉花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储备,积极推广和应用产量高、成熟早、品质好的棉花新品种和新技术,以提高棉花单产,增加农民种棉收益。流通方面,建立规范化的市场,推进市场形成价格机制,鼓励纺织企业与棉花经营企业直接见面,建立稳定长期的供求关系。健全棉花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棉花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