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是谯国铚县人。嵇康鄙视权贵,狂放任性,与阮籍并称为“嵇阮”。他文学、玄学、音乐无不博通,更因《广陵散》绝唱闻名于世。我此次云游至淮北,到濉溪县临涣镇,始知此处即是古之铚县,也就是阮籍的故乡。
吸引我来临涣的并不是嵇康,而是一杯茶,一杯普通到极致,简陋到极致的茶——棒棒茶。
去年在合肥,有茶友特地给我拿来一袋茶,全部是茶梗,泡之苦涩不堪,友人告诉我此茶名为“棒棒茶”,淮北临涣人每日必饮之,且此处茶馆颇有特点。我闻后,便有心择时一游。
今年春游安徽,蜈蚣岭访野生白茶,盘坑问涌溪火青,金寨赏瓜片,合肥会茶友;复转赴淮北,在茶友的陪伴下,临涣镇品棒棒茶,泡民俗茶馆,听淮北大鼓,一了心愿。临涣的茶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一记。
临涣镇位于濉溪县城西南37公里处的浍河(古称涣水)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战国时期,临涣是宋国的铚邑。南朝梁属于临涣郡,隋唐时于此置临涣县,在历史上亦曾繁盛一时。
临涣是远近闻名的茶镇。据当地人说,临涣茶馆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临涣镇的人口不多,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临涣当地不产茶,却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当地人夸起棒棒茶颇有点北京人提起豆汁儿的感觉。
我去的茶馆名叫怡心茶楼,在当地算比较大的茶馆了,门口成排的大茶壶与惬意品味着一壶棒棒茶的老镇民,透露出淡淡的古韵与悠闲。老人手里的烟袋与坐下吱吱响的老凳子阐述着往事如烟的真实含义。
棒棒茶实际上就是各种茶梗,来自安徽、福建等地,以六安瓜片的茶梗为主构成绿茶,以祁门红茶的茶梗为主构成红茶,此外还有来自福建的铁观音茶梗与花茶茶梗。一元钱一壶,我们点了两壶茶,一红一绿,奇特的是,浓浓的茶顺滑醇厚,居然没有苦涩气,饮后通体舒畅。问过主人才知道,喝棒棒茶一定要用当地的泉水才可,若水不对一样苦涩,于是我恍然大悟。
临涣古镇有四大名泉,它们是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其中以龙须泉与回龙泉泡茶最好,此刻我喝的便是龙须泉泡的茶。
1998年水文专家对临涣泉水进行过专门化验鉴定,确认临涣泉水含有23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能活络通经,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经常饮用,有益健康。
龙须泉位于古城脚下,临涣码头桥西北侧,泉水从井底部的洞中冒出,经一小池,分为两股流水自然伸展,大股流入浍河,小股流向土城脚下,两股水蜿蜒曲折,往复回旋,像龙头上的二须,故名“龙须泉”,是现在依然被使用的泉水。
喝着棒棒茶,听着最具特色的淮北大鼓,时光仿佛倒流,那一碗浓而不苦的茶汤,温润着我的身心,伴随着大鼓艺人的吟唱,似乎告诉我茶的真谛是如此的平凡与质朴。想起央视中播出的某些茶已被炒到天价,不禁感慨:茶给我们带来了身心健康,还让许多人赖以生存,但人们的贪欲也赋予了茶一些本不应有的味道。
喝出茶的本味,才是理悟茶道的开始,我拿起眼前这碗茶珍惜地饮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