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5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扎实推进“泾阳茯茶”复兴战略


咸阳市市长卫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陕西(泾阳)丝路茯茶产业推介会上讲话。
泾阳县委书记陈万峰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陕西(泾阳)丝路茯茶产业推介会上致辞。
神秘的“发菌室”。
泾阳茯茶独有的制砖工艺。
独特的炒茶工艺。

    泾阳县委、县政府表示,“泾阳茯茶”复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冷静的分析、细致的调研。县委、县政府一致认识到:“泾阳茯茶”产业复兴之路在今天只能是万里长征的刚起步,今后要针对产业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冷静分析,逐一解决,攻坚克难,扎实推进。

    目前,“泾阳茯茶”与全国其他地区、其他茶类比,还有许多问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泾阳茯茶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影响力不够;二是“泾阳茯茶”品牌文化宣传不够,其历史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健康价值在大众中的认识度、认可度不足;三是由于产业中断了60年,其生产、检验、标准体系基础建设都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四是囿于历史和经济原因,泾阳茯茶产业、企业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滞后,品牌更新、产品研发都与市场需求有较大距离;五是泾阳茯茶企业小而多,普遍没有危机感、紧迫感,对资本时代茶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趋势缺乏必要的了解,亟待开拓视野,提升观念,更新理念。

    基于这种现状,泾阳县委、县政府表示,从产业政策制定入手,推动做大做强泾阳茯茶产业。

    首先,在茯茶产业复兴初期,政府着力抓好品牌打造、形象宣传工作。具体包括政府直接进行的品牌推广工作,如在人民大会堂的品牌推介会;还包括由政府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宣传;为企业创造条件,推动茯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如政府拍摄的“泾阳茯茶微电影”,现已播出。还组织企业参与,计划投资筹拍两部宣传泾阳茯茶历史文化的电视剧,持久、有效地扩大泾阳茯茶的市场影响力。

    其次,县里每年拿出一千万资金,直接用于支持茯茶产业的发展。具体包括资金支持有现代管理理念制度的规模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形成龙头带动的效果;还要支持茯茶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建立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辅助产业链的发展,资金支付规模、规范企业高标准茶叶基地建设。在湘、鄂、陕南建立茯茶产业基地,确保泾阳茯茶原料的生产和供应;引导企业着眼长远,保证泾阳茯茶的可持续发展,对龙头企业的产品研发、市场培育给予补助等。

    第三,着眼未来产业格局,推动茯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联动,打造茯茶文化平台和形象高地。计划整体上投资30亿元,构筑“茯茶小镇”,以“茯茶文化体验”为切入点,在西咸一体化发展中打出、打好泾阳特色牌;同时还将投资兴建“泾阳茯茶工业园”,目前正在策划中,将会从泾阳和周边的四个地块中选定一址。

    第四,强化产业管理,确保茯茶健康发展。形成并将持续保持茯茶产业生产工艺特色,具体管理上实施“两级认证”,政府把牢最基本的产品检验标准认证这一大关,把茯茶产业的标准认证和监督负责到底。

    第五,支持泾阳茯茶企业的营销工作。政府制定政策,拿出财政补贴,支持企业在全国市场的渠道,网络建设,为茯茶产业未来的发展布局张目。以泾阳怡泽茯茶有限公司为开拓市场,策划今年6月推出“重走丝绸之路”活动,计划以136头骆驼将泾阳茯茶的产品和历史文化,沿丝绸之路一路向西,走进中亚,走进西亚,成为宣传茯茶、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的一次壮举。泾阳政府对此将给予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第六,一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取决于人才的实力,一个产业的发展后劲也取决于人才的储备。为给“泾阳茯茶”复兴大计注入长久、稳健的发展动力,泾阳县委、县政府还高度重视茯茶人才的培育培养。以泾阳现有的职业学校为基础,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多种人才,未来还将成立茯茶研究所,为茯茶复兴提供多层次、高素质、大数量的人才。

    从听取人民大会堂“中国·陕西(泾阳)丝路茯茶产业推介会”上咸阳市长卫华、泾阳县委书记陈万峰的致辞,再到对泾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走访,记者看到了泾阳党政领导班子在复兴泾阳茯茶这项宏伟工程中的战略共识、计划部署和产业雄心。

    人们期待着“泾阳茯茶”产业复兴的步步实现,也相信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千年泾阳茯茶在与万里丝绸经济带的时空交汇、风云际会中爆发惊人的后发优势,实现泾阳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并用独具韵味的“秦腔”为实现“中国梦”的世纪交响增添泾阳的声音、泾阳的旋律!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