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金融服务地方发展“大考”,江苏东台农商银行又交上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成绩单”:连续7年以三分之一强的存款市场份额,支撑地方信贷投放超过半壁江山;连续7年贷款总量、增量位居江苏东台市首位,江苏省盐城市同级金融机构前列;连续7年年出资额超50万元,用于助业助学、扶贫济困,助推东台社会公益事业……
东台农商银行是该市唯一一家连续6年荣获“全市目标绩效考核综合先进奖”、连续4年获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奖”的银行,金灿灿的奖牌也彰显了“有情有义,有为有位”的东台精神。
“小买卖”与大事业
东台农商行优化服务,实施营销转型,由传统的门柜营销向主动营销转变,开展信贷企业“家家到”和以走进社区、市场、单位、企业、农户为内容的“五走进”活动,落实全员营销任务,引导走出行门,实施主动服务;由传统的产品营销向客户营销转变,建立信贷增量与拓面并重、重奖支持个人和小微企业客户的考核办法,引导支小、支散,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由分散营销向集中营销转变,分区域建立贷款营销中心,前移服务阵地、节点……
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是“小买卖”,风险大、利润薄,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银行更愿意将筹集到的资金进行全省乃至全国统筹,运用于国家级、省级大项目、大工程或者实施跨区域经营,这本也无可厚非。
“为什么东台农商银行人能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坚守县域市场阵地?”笔者把这个话题抛向东台农商银行董事长江志刚。
“东台农商银行生在东台,长在东台,强在东台,深得百万东台人的厚爱与信赖,扎根地方,造福一方,我们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江志刚的话掷地有声,“支小、支散是‘小买卖’,但是我们不怕烦,不畏难,我们愿意也有决心、有能力将小买卖做成助力东台发展的‘大事业’!”
玩转实体经济“魔方”
“在实体经济举步维艰,普遍感觉资金‘饥渴’的背后,有效担保缺失是导致小微企业以及农民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江志刚这样看待社会融资难、银行投放难。
如何有效打通资金从银行流向客户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让农商行玩转有效信贷投放‘魔方’!”东台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经理沈扣林这样说。
创新工程机械设备按揭、应收账款质押、商标权质押等贷款新品,综合运用信贷、电子银行等各类金融产品,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实施“安居宝”住房按揭贷款下乡和“易贷通”支农品牌进城,拓宽支持城乡各类经济主体的快速“绿色通道”;在“农”字上做文章,策应地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迅猛发展的势头,在盐城地区率先开办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
提升“85660000”电话申贷功能,上线“随身宝”移动办公和信贷无纸化审批系统,进一步缩短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在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该行还充分发挥自身决策链条短、体制机制灵活的特点,力抓服务创新。
“服了,真服了!”面对账上1120万元的余额数据,跑银行多年的周国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银行自身的“减法”换取客户的“加法”,东台恒舜数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贷款申请3天就实现资金到账。
到2013年年末,该行存量信贷客户数已达14640户,贷款总量达140亿元,比其他11家银行总量之和还多12亿元,全市90%有信贷需求的农民,80%以上的中小企业,纳税前50强中的40强,前10强中的8强均都与该行建立了良好的信贷关系。
助力公益事业
东台农商银行在积极提升金融服务,勇当服务发展的主力军的同时,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也从来不乏他们的身影。
该行建立常态活动机制,主动参与南沈灶、新街、唐洋等镇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扶贫济困;每年定期不定期向灾区、红十字会、残联、福利院等慈善机构捐款捐物;建立213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干部员工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无偿献血、文明行为劝导等社会公益事业……
“我是贫困生,但我不会贫困一生!”这是一名参加“青春岁月·信合同行”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的寒门学子的心声。在东台农商银行董事长江志刚的心中,扶“智”扶“技”是最好的扶贫,捐资助学是最优的扶贫。由他率先垂范,东台农商银行建立百万助学基金,并率先在盐城市扛起金融业百万捐资助学、扶智扶贫的大旗。
“没事,没事,你们现在就抽吧,我结实着呢!”这是颠簸3个多小时抵达盐城血站后龚卫星说的第一句话。龚卫星是东台农商银行唐新路支行的员工,作为一名全国占有概率仅为万分之三的稀有血型——Rh阴性A型血的拥有者,仅一个求救电话,他就自费来回奔波300公里为危重病人献出了一个单位的血小板。
事实上,龚卫星仅是590名东台农商银行人中的普通一员。走共享式发展路线,做“负责任,有担当”的银行,如此的价值取向、这样的企业文化,已然熏陶出一支既敢想敢干、敢打敢拼,又乐于奉献、不乏爱心温情的热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