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数据不在大,在于有用

白鸦

    这几年关于“C2B”和“大数据”的说法越来越多,甚至淘宝卖家都已经知道了“从客户出发做选择”的重要性,知道了“数据驱动”的重要性。

    对于商家来说,研究数据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两个:经营得怎么样;如何让数据来指导我下一步的选择和方向。

    但实际操作上的做法又让人觉得很怪异:关注自己的流量和ROI,以及简单的动销比;关注平台流量和销量动态,了解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

    第一部分是基本功,在这里不多说,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需要提高。和本来的研究数据的目的很匹配,有了这些基本功才能保证商家对自身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第二部分就很鸡肋了。因为这部分数据本质上根本不能帮助商户达到“让数据来指导下一步的选择和方向”的目的。

    所以,对于电商这个大游戏里的中小卖家来说(特别大规模的卖家除外):平台大数据仅可以指导你未来的战略方向,基本上跟你眼前的具体战术选择没有直接关系。

    每一个商家应该有自己的“大数据”,并不是说数据量有多大,而是数据的完整性怎么样,是不是够你所用。中小企业的大数据应该是跟自己的消费者互动得来,而不是通过机器计算出来,因为你并不具备这样的计算能力。

    每一个做得还不错的商家,都会有一些认可自己的老顾客和“粉丝”,这些人都是你忠诚的小伙伴儿,把他们转化到类似微信、微博这些可直接沟通的工具上,哪怕把每年10万个订单的千分之五转化过去,也有5000个。这5000个粉丝可以告诉商家“我喜欢你家的什么服务、什么商品、我想在你家买到什么东西”,商家也可以通过数据和互动了解到自己这些客户的购买能力、购买喜好等信息。

    现在很多商家做得很好的预售、新品调查、上新秒杀、会员专享,其实看起来都不是这么简单,其背后都是有一个跟“粉丝”沉淀和互动的过程,通过互动和沉淀项目了解,更有把握地进行选择。

    对于商家来说,数据量有多大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相互足够了解的可以活跃互动的粉丝。10万个包裹只能告诉你眼前有多少销售额,5000个活跃粉丝足以告诉你下一步该选择什么。

    当然,这5000个粉丝也不会是一下子攒起来的,瞬间起来的基本都只能靠“给便宜”得来,这些占便宜的人不会真的告诉你该选择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通过真心的优质服务和沟通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未来的商业一定会是经过一次次实际“体验”逐渐积累起来的“粉丝经济”时代。这个粉丝经济并不只是你有多少粉丝,而是你的粉丝能够多么的信任你,多么的活跃,他们是不是从认可你、信任你甚至依赖你,最后愿意帮你营销和传播。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