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凝聚思想智慧 共商棉花“前程”
——201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专题报道

张金光
王建红
卢怀玉
李文武
Ray Butler
姚明烨
Mark D Lange

    5月15日,在201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农发行、总社棉麻局、英国考特鲁克公司等的代表与业内人士针对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与棉业政策,中国与全球棉花、纺织形势分析与展望,棉花国际贸易规则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另外,会议还就“目标价格下产业链各环节的新思路、新对策”、“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与棉业现代化之路”、“在线供应链金融与棉花产业发展”等话题进行圆桌对话,国内外专家与代表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其中,针对目标价格的实施,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表示正在研究目标价格下一步需要完善的相关措施,以保证目标价格能够走下去。今年,国家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会向粮、棉、油、糖主产区倾斜,将加强棉花基地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棉花的单产。 本报对此次高峰论坛上的主要信息、观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建议建立一定机制解决棉花“卖难”问题

    张金光

    实行目标价格制度以后,国内棉花市场的政策环境必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张金光提出,相应的调控手段也应该有所调整。他表示,棉花今后的调控工作,应该区分近期和远期的不同。

    从近期来看,主要应考虑临时收储政策和目标价格制度的衔接。在这一段时间内,应该按照中央确定的市场化的方向,更多地交给市场调节,国家调控应更多关注比如市场失灵等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方面。这段时间内主要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个是储备库存的数量过高,需要尽快的消化。另一个就是新旧政策衔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市场主体作用不能及时转换角色,导致在局部地区的棉花收购中会出现卖棉难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棉花价格走高的情况,对于库存问题,近期内国内纺织用棉可能需要以消化国家储备棉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把握好去库存化的力度和节奏,并将去库存与进口调控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对于卖棉难问题,国家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在出现特殊情况和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的介入,必要的时候要及时采取引导有一定加工、仓储和资金实力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共同解决棉花难卖的问题。

    从长期来看,棉花作为新疆地区农民的主要种植品种和农产品收入的地位不会改变,而棉花作为纺织工业的基础性原料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同时纺织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应该也不会改变。下一步,将结合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政策,进一步健全棉花调控制度。考虑到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应该坚持几个原则:第一个是市场化原则,中央一系列的文件中已明确了今后的农产品要坚持市场定价的原则,探索推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所以在调控中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切实做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是综合性的原则。临时收储政策实行3年以来,国家直接定价和敞开收储的方式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国家直接干预市场的手段可能会逐渐淡化甚至退出。未来应该更多的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把地方政府和各层次的企业主体纳入到国家调控体系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独特作用,更好地为市场调控服务。

    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在所难免

    王建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副局长、中国棉花协会副秘书长王建红分析中国棉花市场形势时表示,中国预计棉花面积、产量都将下降。国家统计局预计面积同比下降6.77%,中国棉花协会预计下降12.6%。从气象条件来说,播种、出苗早于去年,现在的气候条件和其他的条件比较适宜,而且春播工作进展顺利。

    从棉花的供给方面看,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的统计,2013年度的棉花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出现下降,棉花产量是700万吨;棉花面积是6994万亩,同比下降6.6%。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总共成交631万吨,国家投放的储备棉截至5月14日是160万吨,进口量是188万吨。同时,2013年的棉花进口从高位回落,截止到3月份,总共进口了188万吨,下降了31.1%。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2013年度从美国进口了15.21万吨,印度近几年也达到了高位。截止到3月份,2013年度的棉纱进口是124.5万吨,同比上涨了17.3%。棉纱的进口替代了国内棉花的需求。2013年度棉纱的产量增幅放缓,截止到3月份,纱产量2169.6万吨,同比上涨了6.5%。

    对于新疆实施目标价格,王建红说,棉花目标价格的定价原则是成本+基本收益。他还透露,国家将对棉花目标价格非试点地区进行适当的补贴,但是这个方案还没有具体出来。同时,他提出要加强基础信息的监测,以确保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

    农发行将继续对棉花实行优惠利率

    李文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二部副经理李文武表示,在新年度农发行将继续发挥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通过优化完善信贷政策和措施,持之以恒做好保证棉花资金收购工作,确保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贷款利率方面,今年将继续实行优惠利率,按照一年期基准利率供应棉花收购贷款,利率倒挂部分通过自我挖潜内部解决。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保持农发行信贷政策与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同向同频,使市场对棉花价格的形成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封闭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棉花贷款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虽然形势发生变化,但农发行服务‘三农’、服务棉花产业发展的宗旨不会变,局部的微调不会影响信贷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李文武说。

    对于新年度棉花工作李文武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棉花价格由市场自主形成,国家仍需加强宏观调控,利用国储棉的吞吐调节功能和价格引导功能,给市场一个稳定明确的信号,避免棉花价格发生大起大落。第二,鉴于新疆的特殊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配套的应急机制,抓紧预案出台。第三,今年是收购市场放开的第一年,农发行估判收购供需双方可能存在一个博弈询价过程,个别地方收购进度可能减缓,只要不出现大面积、系统性的“卖棉难”,各方特别是地方政府方面应保持一定的政策定力,不干预收购,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内地棉农迫切期待“定心丸”

    卢怀玉

    目前,新疆棉花实施目标价格,内地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作为试点,不可能一下铺开。在不影响市场的情况下,新疆又是棉花的优势区域,从新疆试点也是非常合适的。”面对国家政策的调整,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卢怀玉表示,。“有这个政策包括原来定的目标价格的实施政策,如果有可能的话尽早出来,给农民一个定心丸也好,包括内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方式,是有政策支持,还是没有,早点定,农民的心理就不会打鼓了。”

    他介绍,近两年,国欣农研会也在压缩其内地棉花基地的植棉面积,同时在其新疆基地逐渐增长植棉面积。今年新疆的植棉面积大概在2万亩,但是总的来说面积还在减少。从农民的角度讲,新疆植棉的收益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对于内地的棉农,目前没有详细的政策,部分棉农对此也是有所期待的。

    卢怀玉还表示,内地可能还要再加快机械化植棉的过程,政策上应该有所体现,而且对内地有些棉区要重点考虑。比如滩涂地、因为气候原因比较适合种棉花的地方,对这些区域要重点考虑。

    储备棉投放将遵循就近、按需原则

    Ray  Butler

    针对棉花临时收储的取消和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姚明烨表示,在这期间,中储棉公司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下一步中储棉公司将增强储备棉投放的针对性,以均衡原地产棉、进口棉等的比重,就近投放,按需投放。将通过提前公布储备棉投放的原产地,评级和数量,方便纺织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备选方案,通过方案选择既满足纺织企业的生产需要,又节约成本,确实提高储备棉的社会效益。

    前一段时间,中国棉纺协会发布了储备棉乱收费的行为,经中储棉公司调查在有一些库确实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姚明烨表示,下一步中储棉公司将制定一些措施:一是在相关的网站公示收费的标准和时间。二是要求各存储单位在它的显眼的位置公布本单位,根据国家的标准公布收费是多少。三是中储棉公司树立专门的投诉管理中心,对于查实确实有乱收费的行为,中储棉将追索这部分的费用退给纺织企业,并将其列为黑名单,并取消合作关系。同时,也会限制其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参与国家宏观政策的行为。

    目前,中国棉花以及世界棉花的价格走势都是下行的态势。对于今年的棉花收购季节来说,可能会出现对棉花政策解读的差异以及认识。会造成一个涉棉、加工企业还不愿意收购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储棉公司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调控,并切合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竞价机制把市场的机制传达到每一个涉棉企业。通过存储库第三方检验找到确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回归储备棉优良的本质。

    下一步中储棉公司将从360多个存储库中选出一批支持国家调控政策好、吞吐能力强的仓储库成为中储棉的战略合作伙伴,签订长期的合作关系,全力打造阳光储备棉,存储品牌集体性,建立科学规范、标准有效的流通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推动棉花物流产业的升级改造。

    预计2014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将占全球的44%

    姚明烨

    来自英国考特鲁克公司的总裁Ray Butler分析表示,不光是中国关注涉棉政策,其实全球的棉业市场上都非常关心涉棉政策。中国消费了大量全球生产的棉花。2013年度是53%,预计下一年度是44%,在此之前是低于30%的。Ray Butler还认为中国政府消化自身储备棉的决策在短期内并不会对国际棉花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

    目前,中国实行的“棉花储备”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推动中国的棉花进口;另一方面也是鼓励中国用棉企业多用一些涤纶和人造纤维。在全球的背景之下,尽管长期的消费肯定是增加的,但是,与其他人造纤维相比,棉花的比例正在逐渐地下降,这势必会对中国棉花市场产生影响。

    “我们最新预计2014/2015年度中国棉花产量约为640万吨。除非会有一个政策出现,中国国棉储方面还会保持在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上。”Ray Butler表示。

    预计2014年度美棉出口将下降

    Mark  D  Lange

    今年春天,美国的粮食和油料产品都有一定的下跌,而且受到了一些影响,种植棉花对美国农民来讲还是有利可图的事情。美国农业部宣布本年度将有300多万吨的棉花产量,但是我们看到的形势是出口有所下降,其中对中国的出口数额可能会下降。

    美国国家棉花总会总裁Mark D Lange表示,2014年是美国棉花的转折年,我们对棉花有很多的过渡项目。在这个项目过程中,有一部分的保险,我们把它称之为累积收入风险保障计划。这个累积收入风险保障计划也就是美国农业部保险的产品,由美国风险局保障。农民都购买这个保险。美国政府还有启动保险赔偿的计划,一个农民将按照县为单位买这个保险,保险赔偿不以个案为依据,对保险的保额额度范围控制在预估的县级以上的70%到90%之间。美国棉花政策中,还延续了陆地棉的营销贷款,贷款利率根据质量调整,在45美分—52美分,其他所有当前的偿还规则以及积累的信用额度还要继续使用,仍然有效。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