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漫谈年少成名

本报记者 冯斯正

    近两年,谈起明星的各种闹剧丑闻,恐怕堪称荒唐第一人的要归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所属了。这个1994年出生的加拿大男孩,16岁时因为通过YouTube上传比赛视频而打开了自己的演唱事业大道,如今,依然是网络逐条不落地散发着他的各种劣迹,让这位昔日的少年偶像沦为“失控明星”。很难相信,一个曾经为了去迪斯尼游乐场玩而努力攒钱的单纯小男孩,如今与酒驾、斗殴、拘留、吸毒、爆粗口、有私生子等负面新闻为伍,在一次美国和加拿大的冰球比赛中,更是公然有人调侃“哪个国家代表队输了贾斯汀就归哪国”(比伯是加拿大人,但是事业在美国发展)。

    是名利场教坏了年轻人,还是小伙子在花花世界中溺水?

    贾斯汀是“出名要趁早”的最好范例,也是“过早成名是一件悲哀的事”的生动诠释。这两种说法的拥趸者都很多,笔者倒是觉得,前者赤裸裸彰显急功近利之心,后者过度否定事物的多样性,略显消极。成功出名本来就是一件花开随意的事儿,开不开,早与晚,一切随缘。只是前面冠上“年少”这个限定词,就一下子上升到青少年心理啊、未成年人教育啊等严肃的层面上,变成了“青少年该不该成名”。

    既然说清了是年轻人,那年轻人少不经事、思虑尚浅、心性未定的天然属性,就注定了当他们站在高处时,会很难把控局面,通常会表现出三种状态:停滞享受;厌倦焦躁;逃避叛逆。沐浴在光环下算是适应高曝光率的生活,但是过多地应酬会占据自身提高的时间,停止挖掘潜力就等于江郎才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站在镁光灯下面,甚至很多成年人若长时间缺乏私人空间都会崩溃,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明星在录制节目期间常常需要暂停休息,调整状态,有时还会因为情绪难以稳定而中场离席;长期处在精神不正常的状态下,这些不能适应者要么退出“银河系”,要么就以叛逆的一面颠覆原有的好形象(除去经纪公司故意制造事件炒作的例外)。

    当然,我们不能严格地定性“年少成名”不可取,毕竟它是不可预测、不可掌控的,而且还有很多积极成长起来的正面例子。关键在于,当做好打造童星的准备,“工匠”往往需要多花些心思,在保证“小星星”熠熠生辉的同时,更有责任、有义务给予这些孩子们正确、健康的引导,这包括经纪公司和父母。可惜的是,很多造星公司把这些在粉丝眼中视作神一样的偶像当作自家生产的产品,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货物有个好销路;而少年明星的父母由于缺乏教育意识或者孩子的工作挤掉了亲子互动时间而没有机会认真和孩子谈谈如何面对这超越普通同龄人的生活。还有社会,牢牢盯住他们的一举一动,私人生活也不放过,舆论让这些年轻的偶像们时刻紧张警惕。我想,如果可以献出更多的劳动道德、家庭关怀和尊重理解,也许可以让像贾斯汀这样的“失足星少年”回到健康、理智的轨道。

    笔者不是贾斯汀的歌迷,但他曾经的辉煌,是成千上万像我这样普通成长的人所渴望的,而其今天的迷途,也是令所有人痛心遗憾、不愿看到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