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5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普宁青梅出口不畅 增收还需国内市场

本报记者 蒋 祚

    今年“中国青梅之乡”广东普宁的青梅产量又创新高,但收购价格却跌破成本。眼看着大量梅子烂掉而无人购买,果农们的心里比梅子还要酸。与此同时,当地加工厂的老板们也面对着满满的窖池一筹莫展。

    销售渠道单一 

    青梅丰产难获利 

    5月是普宁青梅的采摘季。普宁水果蔬菜局局长罗之汉介绍,普宁今年青梅种植面积有1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5万多吨,比去年总产量3.5万吨增长40%以上,目前采收七成多。但记者发现,如今普宁市总体平均价每市斤约为0.65元-0.8元,价格偏低。同时,国际市场情况也不乐观。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近年经济低迷,普宁相当部分的青梅加工企业去年的产品就已经积压严重,平均库存35%左右。而且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日元对美元贬值,而贸易生意又都是按美元结算,导致出口价格下降,企业出口成本加大,全市梅农、基地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据悉,国际市场一直是普宁青梅的主要市场。普宁青梅科技协会的前会长郑前进回忆说,行情最好的时候,一箱12公斤的半干湿梅可以卖到40多美元,农民一公斤青梅鲜果可以卖15元人民币。原来普宁青梅几乎全部外销,90%主销日本,其余的销售到港澳台、东南亚等地,一出口就是300万箱,根本瞧不起国内市场。村民看到卖梅子能赚钱,纷纷开地种梅,这些年梅林面积慢慢扩大,但是出口销路却在逐步萎缩,国内市场又没进一步打开。“梅子酸,我们更是越做越心酸。”郑前进表示。

    开拓国内市场

    普宁青梅产业需扶持 

    国际市场的阴晴不定,让果农损失惨重,果农和企业开始转向了国内市场。但我国国内市场尚未开发完全,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青梅下游产品开发链,也不像日本和韩国等东亚邻国早已有消费青梅制品的生活习惯。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就已形成青梅类保健食品市场,而在我国,青梅鲜果除了作为制作蜜饯原料外,其他用途很少。据了解,国际市场上畅销青梅类保健产品主要有青梅醋、青梅果汁饮料、青梅精、青梅片和其他类似产品。美国等发达国家以青梅醋的销路最好,而日韩两国市场上则以青梅果汁饮料以及传统的“酸梅汤”等乌梅类饮料的销路最好,青梅酒销量次之。

    过去几年,我国青梅产地的企业在开发青梅鲜果的下游产品方面动足了脑筋。福建诏安县一公司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青梅鲜果加工成酸甜适口的果馅,并进而开发出“青梅月饼”等低糖保健月饼新产品,所产50吨青梅月饼上市后一销而空。江苏宜兴和江苏溧阳等传统青梅鲜果产地均在大量生产青梅酒,并出口至日韩等国以及供应国内市场。这些尝试虽然目前无法解决青梅的大面积滞销问题,但对缓解目前的状况起了一定的作用。

    据悉,普宁有几十家青梅加工厂,但真正能生产出进超市产品的只有东昱食品有限公司一家。该公司的董事长陈彬说:“前些年我们只出口鲜果或半加工品,根本没有想到国内市场,所以没有重视深加工,现在看来不走出简单的原料供应地的困境,不拓展产品新的国内销路,普宁的青梅产业就没有前途。现在就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我们都希望希望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地税部门给予加工企业更多优惠政策。”

    针对目前的状况,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法。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农业厅、揭阳市正在筹划共建普宁市“一镇一品”青梅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500亩,是集优质青梅科研、加工、展销、观光为一体的青梅产业综合性园区,将一改以前青梅产业小、散、乱的格局,着力于拓展国内市场,真正实现升级换代。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