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5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心全意惠“三农”
——山东昌邑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支小工作纪实
徐伟民

    山东昌邑农村商业银行结合昌邑市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经营灵活优势,创新信贷产品,加大“支农、支小”工作力度,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8.24亿元,比年初增加3.17亿元。

    人勤春来早

    2013年5月3日,在昌邑市北孟镇小营村召开的“潍坊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新证及抵押贷款发放现场会”上,该村姜农隋瑞强现场从昌邑农商银行北孟支行行长李明手中接过4.8万元现金,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这是昌邑农商行发放的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共5笔25万元。金额虽小,但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一种新的专门面向农民发放的低门槛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诞生,从这一天开始,农民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资源——土地,可以用抵押的方式从昌邑农商行贷款了。

    为破解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该行创新信贷产品,加快新型涉农信贷产品拓展,高度重视对农村新型经济体的贷款投放。

    该行积极与昌邑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山东省内首先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目前昌邑市已完成近45%的集体土地测绘工作,该行创新推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将为该市释放贷款潜能32亿元。截至目前,该行已为410户办理了贷款,金额达2920万元。同时,该行有针对性地推出农业产业链贷款模式,积极为家庭农场提供信贷支持。目前,昌邑市共注册家庭农场124家,该行已为26户发放贷款520万元;开办专业合作社贷款,扶持昌邑市辖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专业合作社贷款15户1.54亿元,其中扶持的鼎立核桃种植合作社种植规模达2000余亩,带动种植户近300户。

    春到农家绿满棚

    昌邑市石埠前柳村孙春军新建的蔬菜大棚空间宽敞,温度适宜,近一米高的西红柿植株上,绿叶伸展,长得正盛,黄色的花朵点缀其中,使人感觉十分清爽。几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除杈、扶苗,一派“满棚绿色关不住,争抢春光致富忙”的景象。

    38岁的孙春军是昌邑市石埠前柳村村民。近几年,看准了绿色蔬菜的市场前景,便开始着手准备种植蔬菜,6个大棚加上租地、盖房,需投入约200万元。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跟昌邑农商银行打过多次交道的孙春军自然还是想到了农户信用评定贷款。

    “农户信用评定贷款”是该行主要支农信贷产品。该行做好支农营销网络建设,加快信贷投放,大力支持“三农”发展。一是认真做好“今冬明春”信用评定和“诚富通”农民信用联盟组建工作,根据该行辖内村庄信用户评定及“诚富通”联盟组建的实际情况,逐村逐户重新进行梳理、评定,评定过程中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链条、特色种养殖基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实体和规模化种养殖大户,根据其资产状况合理提高授信额度。二是实施“1+N”贷款担保模式,该行通过组合运用多种担保方式为贷户提供融资,降低贷户负担,解决贷户尤其是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提高资产质量,防控信贷风险。三是该行适度扩大各支行信贷业务权限,农户联保贷款由20万元扩大至30万元,取消100万元以下抵押类贷款备案制度,鼓励发放一户多保贷款并提高办理权限等。

    在昌邑农商行信贷资金支持下,目前,孙春军共建有蔬菜大棚6个,实际种植面积均为1.5亩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渔业养殖迎春天

    3月16日,单环刺螠育养新技术现场验收会在昌邑市下营镇浩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举行,国内首例单环刺螠(海肠)人工育苗取得成功。

    “要是没有昌邑农商银行的帮助,这批海肠苗绝对不会这么快培育成功。”山东浩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亮感慨道。朱亮从事水产养殖已经多年,去年底,他收购了十万斤海肠苗,占用了大量资金,如果没有及时的资金注入,海肠育苗将不得不半途而废。“当时到了12月下旬,其他银行都不放贷款了,到咱们昌邑农商银行,不到一个星期款就贷出来了,真是雪中送炭!”朱亮激动地说。

    2013年底,该行在昌邑市柳疃镇成立了公司业务(柳疃)事业部,负责周围三镇100余家公司客户的贷款业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开展“效率提升活动”,对优质贷户开通“绿色通道”,加快贷款审批速度;严格考核办贷效率,对信贷资料按季抽查,通过非现场跟踪式检查,检查客户经理是否按照规定时限办理贷款;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提高客户经理薪酬待遇。同时,该行积极创新经营思路,与政府、企业一起不断完善政银企合作平台建设,建立起更紧密、更有效率的合作关系。目前,浩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获得了该行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为扩大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