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零售业利润率 平均水平仅1%
本报讯 近日某国际商业论坛上披露,受市场饱和、成本上升、电商冲击等内外因素影响,全国零售业利润率平均水平仅1%左右,升级转型迫在眉睫。
据商务部门统计,本世纪到2008年上海商业网点翻了一番,达到12608个,年均增长15%;2008年以后,增速开始放缓,目前每年增量仅在2%到3%。从2012年起,上海百货业上升动力就明显不足,全年销售规模下降1.1%;2013年上海54家百货商场共计实现零售额309.93亿元,同比增长仅0.2%。
成本上升直接导致部分零售网点 “关停并转”。上海连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大批便利店在租约到期后,租金从每年15万元猛增到40万元至45万元,以至于一些便利店被迫关闭。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平均租金占总经营成本的比例已高达57%,大部分单店已很难盈利。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上市公司年报整理后发现,2012年零售百强企业中2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率中位数为8.8%,较2011年同期大幅下降11.6个百分点;合计净利润为118.0亿元,较2011年降低8.0%;29家上市零售企业中,有11家净利润出现下滑。
网络购物的兴起也使部分传统百货商场沦为电商“试衣间”。以实体店为基础的一些商业街和购物中心,空置率开始提高。据莱坊房地产经纪公司调查,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从去年的7.9%增加到今年的8.4%;二线城市空置率从去年的10.2%上升到今年的10.5%。
(任翀)
全球在建购物中心一半在中国
本报讯 购物中心在中国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近日,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发布调研报告称,目前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达3900万平方米,其中中国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占全球一半以上,仍然是最活跃的市场。
如此快的增速让业界不免有些担忧。一边是新购物中心项目不断上马,另外一边则是购物中心招商难,购物中心的“风险说”和“泡沫说”不断被演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在建零售项目市场,其中8个城市跻身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前十名。具体来看,上海以330万平方米的在建面积位列全球第一。成都紧随上海之后,在建面积达320万平方米。其次是深圳和天津,在建面积分别为270万平方米和250万平方米。排名前十位的其他城市包括伊斯坦布尔、武汉、莫斯科、北京、南京和广州。
然而,也有业内机构对于中国购物中心的“大跃进”提出警示。高位环球在报告中指出,体量较大的新增供应将使得部分区域空置率出现明显上升,租金增长将凸显压力。
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对上海购物中心的监测报告则进一步印证了购物中心的“泡沫说”。睿意德从其监测的上海400多家购物中心中,挑选出100家大中型购物中心。在比较了年营业额、客流、客单价、租金、坪效、财务回报等指标后得出结论:优质项目仅占30%;尚处于培育期的项目占40%;人气惨淡的项目占30%,有10%的购物中心更是濒临关门状态。
(于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