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虚拟运营商牌照的苏宁借免费贴膜狂揽人气,企图将自己的手机和服务打包出售,而同样拿到牌照的手机连锁卖场迪信通似乎更乐意抱着三大运营商的“大腿”,来完成自己所谓的“零售向服务转型”。
这在笔者看来,借牌照揽人气只能暂时缓解卖场无人问津的尴尬,想要彻底完成转型,迪信通的路还很长。
在虚拟运营牌照之前,迪信通、乐语、中复电讯等“职业”手机卖家们在苏宁国美这样的一站式家电连锁的冲击下,日子已经很难过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以京东为代表的一批电商的出现更是让它们的市场份额被啃去了一大块。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手机销售是由电商、运营商和传统渠道三分天下,但是电商已经后来居上,未来将达到40%。以华为手机为例,据了解,目前华为手机在国内的销售渠道中,电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就是三大运营商的合作定制机。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到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与手机品牌商联手的定制机,以及开展多年的“零元购机”、“充话费送手机”的活动。4G时代的到来,也促使三大运营商进行改变,且三家目前依旧垄断市场。
那么,迪信通们想借着抱传统运营商的大腿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显然运营商们一方面想让网络资源变现,同时对手机业务也不放松。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去年就公布了2014年终端销售目标,即中国移动要实现TD终端销售1.9亿~2.2亿部。因此,定制机的销售当然也是水涨船高。
另外,即使拥有牌照,迪信通无论在销售数量还是价格上都不具有优势。同样拥有牌照的国美苏宁早已行动,凭借销量和多平台发展,比迪信通这样的单一卖场更受品牌商和消费者欢迎。据悉,国美与苏宁放号在即,搭配的手机销售和资费套餐也将会对其他手机卖场形成巨大冲击。
此外,相较过去,新兴的手机品牌或新产品更愿意在选择网上发布与销售,例如采取直销模式起家的小米手机以及最近刚刚发布的锤子手机。在今年4月的米粉节,更是创下了12小时130万台手机、15亿元销售额的记录,这样的成绩让线下零售商羡慕嫉妒恨。
不可否认的是,迪信通们想要借此转型的理念是好的,当前市场确实在朝着服务为王的方向前进,从套餐设计、资费、增值服务上下功夫也是未来手机市场的重要内容。
但是,中国消费者正在追求这大而全的一站式消费,连品类相对丰富的家电卖场也在遭遇阵痛转型,更别说从3C卖场中分离出来的手机卖场。品类单一、多层级代理造成的高价格等,它们早以不被消费者所钟情,即使是在三四线城市,因为在那里运营商们的网店和品牌吸引力可能更大。
尽管如此,处在彷徨路口的手机卖场只能不断探索,要么在探索中灭亡,要么劈开荆棘走上康庄大道,但道路注定艰难,且行且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