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爱心接力大情怀

□ 本报记者 王敏 驻福建记者 林小瑛

餐馆老板庄宝珍将做好的早饭送到李抚西面前。 王敏 摄

    2012年,本报曾以《一个集体和一个孤儿的42年》为题报道过晋江市供销合作社人40余年照顾孤残人士李池池的爱心故事。如今,晋江市供销合作社跨越世纪的爱心接力和更多不为人知的善举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这种大爱情怀在当地被誉为“晋江供销社现象”。晋江供销合作社人用他们的质朴真诚传承着合作互助的精神,展现出供销合作社的:

    “阿西啊,吃饭了没?”青阳供销合作社的员工许雅榕刚到单位就和坐在门口的李抚西打招呼。老人看到许雅榕后脸上立刻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眼前的孤寡老人李抚西穿着淡蓝色衬衣,梳着利落的短发,神采奕奕。虽然已经85岁高龄,但在供销合作社人的庇护下衣食无忧、精神矍铄。李抚西住在供销合作社一楼的一个房间里,每天上下班来看李抚西已经成为青阳供销合作社员工的习惯。

    爱心接力51载

    李抚西在菲律宾出生长大,一场大火夺去了他的母亲,改变了他的生活。七八岁时他跟随父亲回到祖籍晋江生活。不幸的是,没过几年,父亲也因病去世,李抚西的精神遭受了严重打击,自此孤僻自闭,只能靠救济为生。1963年,青阳供销合作社主任赵奋成收留了李抚西。51年的时间,曾经的孤儿在一群非亲非故的人的悉心照顾下,安然走过半个世纪,成为精神矍铄、被爱包围的老人。

    51年来,供销合作社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变化,青阳供销合作社的主任也换了8任,但照顾李抚西的任务却在一代代供销合作社人手里顺利交接,从未中断。现任青阳供销合作社主任粘家强从2004年接手照顾李抚西,十年来他一心想的是如何将李抚西照顾得更好,对得起老主任的托付。“供销合作社本身就是为弱者谋福利的,李抚西的境况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粘家强是一位老供销人了,他深知这个集体的职责与使命。

    李抚西刚到青阳供销合作社时,会帮供销合作社的食堂挑水,但更多的是玩耍,到饭点回来吃饭。2004年,晋江市供销合作社改制,食堂解散,场地出租。为了解决李抚西的吃饭问题,青阳供销合作社专门开了一次会,研究决定:租金可以少,但承租者一定要经营餐饮,并且负责李抚西的三餐。可喜的是,前后四位承租人都信守承诺,如今的餐馆老板庄宝珍每天都会亲自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餐馆不营业时,职工就轮流给李抚西送饭。“他们都当阿西是家人,我当然也要对他好才行。”青阳供销合作社职工对李抚西的照顾让庄宝珍深受感动,她经常会向身边的人讲述供销合作社人照顾李抚西的故事。

    1999年前,李抚西和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一同住在集体宿舍里,朝夕相处早已成了亲人,李抚西有什么事,职工都抢着帮忙。十几年前,李抚西因为急性病住院,青阳供销合作社的职工就轮流去医院照顾,每天给他擦身子、煲汤送饭、陪他聊天,同屋的病友甚至误把职工当成李抚西的家人。今年春天,大家怕李抚西爬楼梯去上厕所可能摔倒,特意在他房间旁修了一个老人专用厕所。职工们不仅把李抚西当亲人一样关爱,还事事照顾老人的情绪。李抚西两年前收养了三只流浪猫,职工没有因小猫影响环境卫生赶走小猫,还给它们准备了“卧室”。

    几年前,为了提高李抚西的住宿条件,让他得到更加专业的护理和照顾,职工们想出钱将李抚西送到养老院。没想到这个想法被李抚西拒绝了,他像个孩子一样生气地说:“不要换地方,就住在这儿!”因为在他的心里,早已认定供销合作社就是他的家,养老院条件再好也不及他和亲人在一起幸福。

    半个世纪,岁月没有将这种爱心消磨,反而在时光的流逝中愈发浓厚。“我们就是一家人,只要阿西愿意在这儿,我们就不会放弃对他的照顾。” 粘家强说他绝不会让爱心在他这里停止。这不仅是一个承诺,更是供销合作社人的责任。

    爱在接力中发酵

    晋江市供销合作社乐善好施的美德是供销合作社人的优秀品质在实践中的长期积淀和结晶,这种精神不仅被职工发扬光大,同时也深深影响着那些曾经在供销合作社工作过的人。

    洪肇战,晋江市供销合作社曾经的主任。虽然在1995年就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数十年的供销合作社工作经历已经让他从一个供销合作社人变成一个合作社精神的传承者。当他退休回到家乡——晋江市英林镇西埔村时,发现孩子们仍然要走几里的山路去邻村学校上学,洪肇战想起了自己读书时的辛苦,不顾自己中风落残的腿脚,当即决定筹资建学。洪肇战不仅发动村里人捐款,还让几个儿子带头捐款数百万元。1997年,英林镇英埔中心小学落成,经扩建后如今占地面积达5600平方米,有1800名学生。在洪肇战的心中,学校就像他的孩子。即便到了现在,他依然坚持每天往返学校两次,了解师生的需求。“以前在岗的时候要与农民打交道,为农民服务,退休了更要主动为农民做实事。”

  晋江市供销合作社这个爱心集体中不仅有像洪肇战这样的老供销,还有中途离开供销合作社的人。吕培榕曾是晋江市安海供销合作社主任,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下海经商成立了大帝集团,不仅接纳了1600多名下岗职工,还在西部地区捐资建学,建设石狮三中综合楼等等,这些爱心善举无不是晋江市供销合作社精神的传承。“在供销合作社工作时,员工间就互相帮助,帮助困难群众更是经常事。”吕培榕坦言供销合作社影响了他,而他有责任将这种文化和精神发扬广大。

  爱是一把守护伞

  晋江供销合作社系统不断涌现爱心之举与供销合作社人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传统分不开。周自强是晋江市英林供销合作社的低保户职工,时任英林供销合作社主任施永坤看着周自强年龄越来越大,却因为家里穷一直没有成家非常着急。1990年,英林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不仅为他介绍对象,还自发捐款9800元为他买家具,办婚礼。不仅如此,婚后周自强几次胃出血,爱人姚晓辉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施永坤打电话,在她的心里,施主任更像兄长,是他和供销合作社的员工给自己的家撑起了一把守护伞。“家里没钱,每次住院的费用都是员工捐款。”直到今天,姚晓辉都心怀感激。嫁给周自强之前,她不曾想到社会上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热心助人,却从不索要回报。

  正是这种浓厚的互助氛围,让晋江供销合作社人理所当然地把弱势群体视为亲人,也让供销合作社精神得以传承。在老员工们看来,无论是接力照顾李池池、李抚西,还是帮助困难职工周自强,一切再平常不过了。

  在晋江供销合作社人口中“其实不算什么”的故事背后,互助合作的合作社精神熠熠闪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