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在一衣带水的闽南和台湾,方言里的“水”就是“美”。当地人不但重视水,赞美水,民俗中也离不开水。单说端午节习俗中的水,就演绎了一幕幕淳朴、迷人的风情话剧!
闽南和台湾人尤其看重端午节正午的水。一到午时,人们纷纷涌向村中的老井。提桶的,挑担的,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提取午时的井水。午时水尤重一个“正”字,家家户户唯恐过时不正,因此,乡里的老井常会被围得水泄不通。此情此景,比起抢购时新商品还热闹几分!笔者少年时,每到端午节中午放学回家,刚卸下书包,祖母就催促我说:“孩子,快去提井水!”并加重语气叮嘱:“不要超过午时啊!”当我大步流星赶到村里的两口老井时,乡亲们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情急之下,我看了看哪个年纪比较大又排在前头的,便主动上前帮助打水并帮助挑水到家,然后从中分到一些正午水,图个皆大欢喜。
午时水虽非圣水,家乡人却相信午时水好作药。家家户户用午时水加入事先准备的白酒和少许雄黄粉,用以喷洒房间庭院;大人小孩用午时水擦身、洗脸、泡脚。老辈人很当一回事地说,这样做入夏不会生痱子,外出不会被虫咬,还有避邪驱瘟之效,而且用午时水煎草药效果最佳。上世纪60年代的一年,我的两个臂膀患毛囊炎,久治不好。到了端午节,祖母叮嘱我用午时水泡入白酒和5分钱雄黄粉,用干净纱布反复在患处洗几次,说很快就会好的。不知是本来就该好了,还是午时水的药效,过几天我的疾病竟逐渐消失。如今想来必是雄黄粉加白酒起到消毒杀毒作用。
闽南和台湾人特别喜欢饮茶,有人形容闽南和台湾人“是在茶水中泡大的”。 午时水泡午时茶是端午节的最佳组合。端午节午时左右,家庭主妇习惯取闽南特产的乌龙茶、薄荷和盐少许,入锅热炒,炒至盐色发乌为止,然后趁热装入洗净的玻璃瓶密封贮存,作为家庭药茶,这就是最常见的午时茶。家中若有人刚染上胃肠道疾病,取午时茶冲泡饮服往往能奏效。午时茶因乡土风味浓郁、泡饮方法简便且具有一定保健功效,备受人们喜欢。旧时,财力充裕的人家想表示德心善意,每到端午节,会专门熬煮午时茶施舍过路行人;有的药店还免费赠送,以招揽顾客,嬴取声誉。
端午节,用闽南和台湾特产的柚子和茶叶加工成的独特柚茶也称“午时茶”,至今盛行不衰。笔者年轻时制作过这种柚茶,制法说难不难:首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的四分之一处切开一个盖,然后用力压进乌龙茶约125克,再用比较粗的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地一个个挂在屋檐下通风处,自然风干后便成柚茶。待到来年端午节取柚茶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据传,民族英雄郑成功年轻时积累了许多茶药用的验方。后来他率军收复台湾,目睹遭受瘟疫折磨的台湾贫苦百姓,忙将储备的陈年柚茶分送,治好了他们。台湾同胞感怀这位将官,便将这种午时茶称作“成功药茶”。
物换星移,如今大多数家庭已有自来水,也不缺医少药,但是,乡亲们仍然很看重端午节的午时水,就像中秋节要买月饼赏月一样。他们秉承传统,每到正午时分提个桶、挑个担,到村中的老井汲来午时水。然后,摆开古朴雅致的功夫茶具,泡沏独具乡土风味且有保健作用的午时茶,感觉只有午时水泡沏的茶才有韵味。那一缕缕沁人心脾的茶香,伴随着乡间水塘溪流赛龙舟的一阵阵歌声、锣鼓声和喝彩声,四处飘荡,比如今风靡于世的英国下午茶更加有益有趣,有情有味。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供销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