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国际真菌毒素大会上,来自农产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警告说,相比于公众关注的农药残留超标、有害添加剂污染等,真菌毒素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要更大。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执行层面,真菌毒素防控也处于起步阶段。专家呼吁,把真菌毒素防控当作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统计,2001至2011年10年间,受真菌毒素污染的影响,我国出口欧盟食品违例事件达2559起,其中真菌毒素超标占28.6%,高于公众熟知的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因素,在单一事件中比例最高。担任此次大会主席的农科院加工所研究员刘阳认为,真菌毒素超标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欧盟的最大阻碍,给我国粮油加工和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据悉,在真菌毒素防控领域,目前我国已有2011年新修订的《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国家标准(GB2761-2011)。在执行环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表示,已在国家层面确认真菌毒素防控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包括真菌毒素、农产品自我生长代谢产生的自毒素(如土豆发芽后产生的毒素)和其他类型的生物毒素(致病菌如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海洋类生物如河豚毒素等),相应的监管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
但专家同时指出,由于农业、卫生、粮食部门的行政划分,真菌毒素防控也面临条块分隔、产业链人为割断等体制弊端。
(民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