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涓溪水,终究汇流成河”,伴随着吉林前行的脚步,吉林农信事业像一条条潺潺而下的溪流,穿越杨柳春风的三月,穿越繁花似锦的五月,穿越稻香阵阵的十月,汇成促动吉林“三农”发展、助力吉林经济腾飞的强大合力,遍洒到吉林大地的每个角落。
历经十年改革,吉林农信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唯一没变的就是那份深深的乡土情怀。吉林农信人没有忘记,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成就了吉林农信今日事业的腾飞,他们更是倾尽全力,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人这份浓浓深情。
吉林农信作为吉林人民自己的银行,坚守 “因农而生、随农而变,为农转型、助农富强”的责任传承,坚持“农民致富的银行、微企成长的银行、居民兴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地方金融的特殊使命。
吉林省联社提出了完善普惠金融、县域特色金融、农业现代化金融以及创新城镇化金融、全民创业金融和生态金融的服务战略,为全省农信社业务经营和服务地方经济指明了方向。
转变金融服务方式
“以客户为中心”,吉林省联社着重推进金融服务方式转变和产品渠道创新完善,破解“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搭建“银政”、“银企”两个平台。吉林省联社与各地市州政府、各县行社与当地政府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政府平台,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及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及困难,及时研究帮助解决;与团省委、省妇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企联合作,开办专项信贷产品,畅通了银企信息渠道。
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吉林省联社完善创新五大类104个金融产品,初步形成了履盖农村金融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特别是利用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做担保平台,开创了农户获得信贷资金的有效途径——“直补保”贷款,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反响。
畅通支付渠道。吉林省联社全面打造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四位一体”渠道体系,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推出微信银行服务,大力推广“智慧农村手机支付业务”,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
加大支农助企力度
十年来,吉林农信累计发放农户类贷款2354.7亿元,约占全省农户类贷款总量的71.3%。其中:“直补保”贷款132.2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21.2亿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3.2亿元(占全省此类贷款总额的72%),有效满足了各类农户的贷款需求;累计发放个人综合经营贷款435.2亿元,个人住房贷款18.4亿元,为转型农民生活及创业提供支持;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227.5亿元,积极支持全省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以助农取款为突破口,依托“一个小卖店、一名信息员、一台POS机、一部电话”,在全省各村屯建立助农金融服务点6074个,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刷卡消费、查询、取现。同时,不断拓展助农金融服务点功能,实现了新农合、新农保的补贴发放,水电费代缴等功能;全面启动流动银行服务车项目,解决偏远地区、农村集市等金融服务空白点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吉林农信人深知,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身的功能定位,更重要的还在于企业能否心系社会民生、懂得感恩回报。
吉林农信在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他们以优惠利率开办的“直补保”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让利农户约5亿元;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成立了吉林农信社慈善基金会,捐款捐物1370万元,仅首次捐赠活动就向8个市县医疗机构捐赠救护车14台,价值457万元,向3个市县捐建冠名学校三所,捐助金额共900万元,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累计招聘大学生1.1万名,并与吉林省经干院合作,面向边远乡镇地区定向招收贫困农民子女150名,经委托培训结业后,招为吉林农信正式职工,圆了贫困农民子女的“上学梦”和“工作梦”。
回望过去,吉林农信扎根“三农”,助力小微,在吉林沃土上留下了深情片片。展望未来,吉林农信将继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做大做强做优自身的同时,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