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农村商业银行树立“重民生、促和谐”的管理理念,坚持员工利益至上原则,以民生建设为基础,创新完善管理举措,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改善基层员工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通过落实民生工程,提高了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增强了队伍凝聚力,为该行各项事业发展凝聚动力。
温暖送基层
协力打造“幸福农商行”
一是落实交通补贴,解决基层员工“行路难”。该行通过调研发现,偏远网点员工上下班乘车难、乘车费用高,部分员工不愿到基层工作。对此,该行通过征集基层意见和周密论证,确定了利用现有员工车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制定《基层员工交通补助管理办法》,该办法自实施以来,有效解决了员工上下班交通难题,实现了员工往返城乡“专人、专车”接送,缩小了城乡“距离”,提高了员工满意度。
二是落实“五小”建设,解决基层工作“吃住难”。针对基层员工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落后的实际情况,该行开展“温暖工程”和建设“温馨家园”活动,坚持民生建设费用专款专用,不断加大小伙房、小菜园、小浴室、小活动室、小阅览室“五小”建设力度,实现了基层员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
关注青年员工成长
倾力打造“朝阳农商行”
一是营造青年员工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农商行注入“新血液”。该行制定《大学生后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和《后备人才库管理指导意见》,成立了后备人才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单位推荐、笔试、演讲答辩等环节,择优选拔优秀大学生纳入后备人才库;对大学生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使后备人才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人选、较高的能力和合理的结构;在培养管理方面,后备人才库分成7个小组,每小组由一名部室经理担任导师,对小组成员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各小组结合实际开展学习、信息交流等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工作兴趣和管理潜力,有效提升了创新能力,推进了青年员工成长进步。
二是组织活动丰富员工生活,为农商行增添“新活力”。该行立足员工切身利益,定期召开青年员工座谈会,了解其思想动态,为其解决在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行总部先后组织了青年运动会、摄影、书画、象棋、演讲、大合唱等文体活动,开展了业务技术比赛,文秘培训班,组织优秀青年员工听取名家讲座,举办了“爱岗敬业、廉洁从业,展示新时代农商行员工风采”演讲比赛。
三是发挥模拟绩效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为农商行增添“新干劲”。该行坚持薪酬重点向一线员工倾斜,发挥薪酬考核的激励作用,薪酬总额的挂钩比例达到70%。同时细化薪酬费用切块管理,充分调动起青年员工的干劲,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深入践行服务理念
全力打造“和谐农商行”
一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听民声。该行班子成员分片包支行,每月不少于1次到基层调研,定期研究解决事关社情民生的问题。通过与基层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了解存在的问题,该行总部召开部室经理专题会针对问题逐一制定落实意见,并及时向各网点反馈;深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活动,基层负责人做到员工生日、婚庆等“五个到场”,把关怀送到每位员工心坎上。
二是实行一线员工差别化待遇。该行坚持费用向一线员工倾斜,创新完善补助方式,不断提高偏远支行员工的生活条件和待遇。制定了《高密农村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差别化待遇管理办法》,根据营业网点所在的地域、生活条件等情况不同而设立的对所在机构员工实施的差别性待遇,以鼓励员工在基层尤其是偏远、艰苦地区机构安心工作。针对城乡差异,实行一线员工生活补助制度,对不同的地域营业网点人员每月给予150-1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差别化薪酬既体现对不同机构员工基本生活费用的补贴,也体现一定的激励性。“具有基层涉农机构工作经历”作为各行选拔中层副职及以上管理岗位人员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每年度进行的各类先进评选活动中优先考虑基层机构尤其是偏远艰苦地区机构的员工;基层机构特别是偏远艰苦地区机构员工优先享受带薪休假、培训学习、各类群体性、福利性活动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