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经过改造后的林州市合涧供销合作社华丰生活广场,宽敞整洁,商品品种丰富,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舒服的消费环境。
图②:扁担精神纪念馆弘扬了“扁担精神”,为供销合作事业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图③:带有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的新合作超市,遍布林州大街小巷,成为林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地处太行大峡谷之中,群山起伏、悬崖峭壁,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上世纪50年代中期,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人用一根扁担挑起了为农服务的重担,铸就了供销合作社“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现如今,林州市供销合作社以“扁担精神”为引领,通过建设县乡村三级市场、优化网络布局,发展电子商务、拓展服务领域,完善网络功能、为农民提供贴心的社区服务等措施,把供销合作社的“扁担精神”化为服务“三农”事业的真实写照,演绎了一首新时期供销合作社便民惠民的赞歌。
网络优
畅通便民惠民的大通道
网络是供销合作社的优势,也是整个系统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优化布局,发展现代流通网络,是供销合作社转变经营服务方式、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
为了把服务延伸到基层,林州市供销合作社结合林州农村实际,确立了“农村市场寸土不让、城乡市场见缝就上,村村有网点,店店改超市,集镇建商场,城区建市场,统一新标识,树立新形象”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记者在林州市合涧供销合作社看到,供销合作社的华丰生活广场生意异常火爆,带有中国供销合作社和新合作字样的标识非常醒目。据合涧市供销合作社主任牛海周介绍,这家超市原先是合涧供销合作社的仓库,上世纪50年代建的,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就担心房子安全。后来通过盘活资产、改造提升,建成了这样现代化的超市。
走进超市,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从粮油蔬菜到日常百货、服装小家电一应俱全。在生鲜区,货架的小黑板上明码标价,香菇5.98元一斤,黄瓜1.5元一斤,价格和农贸市场里差不多。记者仔细看了看,菜品都很新鲜。前来买菜的刘大妈告诉记者,“在供销合作社的超市里买东西心里踏实,东西也不贵,能买到新鲜的蔬菜,还能买到生活必需品,非常方便。”
牛海周说,“超市的商品基本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要啥有啥,在这里能给你一站式服务。”
这只是林州市供销合作社乡镇超市的一个缩影。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三级农村市场体系,这是林州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现代流通网络的目标。据了解,三级市场体系指的是城区的市场、乡镇的大型超市、村级的农家店。
据统计,林州市共建成城区市场8个、集镇大型超市38个、农村中心超市110个、农村超市780个,发展加盟店230个,形成了村村有网点、店店建超市、巩固自有店、发展加盟店、千村建千店的可喜局面,一个遍布林州城乡的现代流通新网络正在全面铺开。
林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郝剑平介绍,供销合作社已在城区建有农资物流中心、烟花爆竹物流中心、幸福树家电市场、供销服装城、金凯利购物中心等8个市场(商场),每个乡镇都有供销合作社的大型超市。在村一级,对3000口人以上的行政村建农村社区中心店,3000口人以下的行政村,在原有服务社的基础上,提升改造成农家店,办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家店除向农户提供商品经营外,还开展信息服务、技术推广、计生服务等社会公益性服务,同时还吸收加盟店,扩大供销合作社的覆盖面。
记者在林州采访期间,真切地感受到供销合作社在当地的影响力。老百姓都说,供销合作社超市的东西货真价实,我们信得过。据了解,林州所有的供销超市门店实行七统一标准,具体指统一开架售货、人员培训、电脑结算、店牌标识、服务承诺、工作服装、连锁配送。所有的门店统一悬挂带有中国供销合作社和新合作标识的店牌,采用红底、绿边、黄字制作的新合作标识,寓意着供销合作社扎根“三农”大地,红红火火。这已成为林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利用供销合作社遍及城乡的网络优势,以市直公司为龙头,组建了化肥农资、烟花爆竹、家用电器、冷链食品、酒类商品、医药等十大连锁配送中心,对全市农村网点及周边市场实行连锁配送,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连锁配送体系。有网络加配送,还有供销合作社良好的信誉,让千家万户都能享受到林州市供销合作社提供的优质服务,供销合作社这一品牌也已深深扎根于老百姓心中了。”郝剑平高兴地说。
业态新
勇闯市场大舞台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成为现代流通的新宠。
林州地处太行山区,盛产小米,所产小米营养价值丰富。为了帮助农民致富,林州市东姚供销合作社牵头成立了金牛小米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洪河谷”牌小米商标,与2300户农民签订了种植购销合同,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小米加工基地,产品已打进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在林州,像这样优质的本地农产品还有很多,比如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山扁担”牌系列农产品、临淇供销合作社的“岐山堂”牌小磨香油、合涧供销合作社的“洪谷山”牌粉皮等,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好东西。可是如何让这些带有林州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变成“金疙瘩”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这是林州市供销合作社在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经过调研,郝剑平认为,林州市供销合作社在搞好传统经营的同时,必须发展电子商务,建立林州市网上供销合作社,搭建林州特产走向大市场的平台。
网上供销合作社依托市土产公司的资源,以110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基础,以该市3000余种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农资商品和日用消费品为主营产品,选择500家有实力的知名品牌批发企业加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和网络相结合、信息和物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批发市场、实体门店、终端消费的实时对接。
有了网上供销合作社,这些具有林州特色的农产品,不但在各大超市门店销售,而且能走向更大更宽阔的舞台。网上供销合作社正成为林州供销合作社发展征途上的又一强大引擎,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服务美
社区服务贴民心
围绕需求做服务,根据距离建超市,林州市供销合作社决心写好农村社区服务的这篇大文章。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还创新服务业态,积极推行一网多能、一网多用,先后在经营门店增加了科技服务、农机具租赁维修、婚介服务、劳务介绍、非处方药店、水泥建材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
记者在合涧供销合作社木綦村级综合服务社看到,服务社社长崔生江正忙着把化肥送到农民家中。崔生江说,现在我们供销合作社心里想的就是农民的事,和农民打交道,就要把服务做扎实。
崔生江介绍,服务社还帮助农民操办红白喜事,如主动上门当司仪,免费提供大锅、碗、酒具等,解决了农民办事人手少、借东西麻烦的难题。
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农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必须要适应农民的需求,“群众有困难,就找供销合作社”,已成为林州市老百姓的口头禅。
“过去那种坐门等客的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了。农民有什么样的需求,咱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郝剑平说。
据了解,林州市供销合作社为了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创新新型发展业态,还在有条件的基层社开展村镇银行、邮政代理、电话收费、开办幼儿园等新兴业务。这些经营项目不但成为自身发展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供销合作社加强与农民利益联系的新纽带。
供销合作社文化是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了进一步弘扬林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扁担精神”,2013年,总投资280万元、展区面积1100平方米的石板岩“扁担精神”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里,一件件珍贵的历史照片,还有历经风雨洗礼的实物,让我们看到了供销合作社人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
用一个网络把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搭一个平台让山里的农产品走向外面的大世界,林州市供销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在林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郝剑平看来,这只是刚刚开始,以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郝剑平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扁担精神’,当好‘扁担精神’的新传人;同时还要以‘扁担精神’为动力,主动出击,抢占城乡市场,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一个坚持为农服务的全新供销合作社。”